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5, 0(4): 74-77 doi:

行者·随记

家财万贯 不如钧瓷一片——神垕古镇一瞥

文/宋宏建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责任编辑: 张佳楠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宋宏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然资源部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敝帚扫叶》《雪泥鸿爪》《子夜捻香》,小说集《凉拌人生》《地质队队长》《流年青词》等,共计500余万字。散文《飞落江南水乡的一只蝴蝶》《标尺》《紫藤》《夜读周庄》《醉卧沱江》《嵩门待月》等入选中国名家名篇、《语文阅读》、模拟试卷,并被多种文集选载。

PDF (1584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宋宏建. 家财万贯 不如钧瓷一片——神垕古镇一瞥.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5, 0(4): 74-77 doi:

地处伏牛山余脉的神垕古镇,位于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省禹州市西南。这里自唐代开始,由个体手工作坊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到北宋(徽宗年间)官府在阳翟(禹州市区)的钧台设置官窑,钧瓷因此得名。钧瓷登峰造极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不仅实现了由民窑向官窑的华丽转身,而且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自此开始,名不见经传的神垕也一路“开挂”,建镇于宋,重建于明,至今享誉华夏。

恍若电视剧《笑傲江湖》里的歌词开头,大气磅礴的“咿——呀”一声,只见漫天礼花刹那升空,簇簇绽放,又似万湖镜面倏地炸裂,筝瑟齐鸣。接着是小说《红楼梦》中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一大堆名扇被晴雯碎丝裂帛,痛快淋漓。再下来,便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枫叶荻花秋瑟瑟”“忽闻水上琵琶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除了文人想象的,布衣百姓们口述的,或如黄河鲤鱼飞跳龙门,晶莹的浪花迸溅起舞,光芒四射……

这,便是钧瓷与火共舞之后,冷却开甲(又称窑变开片)的神秘瞬间,任何天马行空、神秘莫测的铺排都不算过分。

按照钧瓷造型,归纳有人物、动物、器皿、文具、茶具、飞禽和实用品等上百个系列,上千个品种。一件钧瓷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原材料长期风吹、日晒、雨淋、冰冻、风化和润酥,矿石料循环轮碾、粉碎、细磨、遮阴、防雨和防尘,以及模具设计、釉料配比、烧制创新、风格塑造、美学表达等,就像唐僧西天取经,需经九九八十一难般的七十二道工序方能成功。其中仅制作模具一环,就有把泥浆注入凝固、泥料贴模压印、泥团飞盘拉制和手工拿捏雕塑四种工序。至于烧制工序,则要先经素坯入窑,于900 ~ 950℃火温素烧后上釉,再于1 280 ~ 1 300℃高温的“八卦炉中炼丹”,“混沌一团”的泥巴才能“立地成佛”。其中窑变开片的神秘音响,可谓画龙点睛的交响乐曲,伴奏者钧瓷金蝉脱壳,达到一飞冲天的惊人效果。

素烧期间,钧瓷釉面会出现不规则的裂缝。再经高温熔融,釉面发黏,流入缝隙弥合。冷却时色泽深浅不一的“开片”,光泽温润柔和,极具灵动气韵,完美体现出纯净、沉静、隽永以及古雅的艺术质感。从科学角度解析,钧瓷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以氧化亚铁着色的高温釉青瓷,而是靠釉液滴状分散相对短波散射而裂变的乳光蓝色,巧妙地通过氧化铜在烧制中氧化焰与还原焰的转化,使单色的青瓷焕发新姿,呈现出茄皮紫、葡萄紫、丁香紫、玫瑰紫、海棠红、玫瑰红、鸡血红、朱砂红、胭脂红、火焰红,或曰天青蛋青梅子青、湖蓝海蓝云朵蓝、月白乳白鱼肚白,以及晶莹釉中七彩争艳,达到了红里透紫、紫里蕴青、青里泛白、白里寓红——“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效果。至于钧瓷开片的釉层流纹,除了一路繁花、竞相绽放的冰片纹和鱼子纹,也有柔情缠绕、千娇百媚的牛毛纹和菟丝纹,还有蜿蜒曲折、耐人寻味的蚯蚓走泥纹等。

> 神垕古镇钧瓷产品 视觉中国/供


> 窑变陶瓷 视觉中国/供


“咿——呀”——滋滋啦啦,噼噼啪啪,叮叮咚咚——裂帛一声天雨粟,凤凰涅槃鬼神哭。电光火石惊天地,一窑芬芳世界殊……

以上,是笔者在神垕古镇的钧瓷文化主题公园,透视钧瓷烧制过程之中,油然而生的奇幻观感。

从高清视频画面上,着实辨不出哪些是唐钧窑的平安罐,哪些是元钧窑的紫斑碗;也不懂宋代出戟尊上的月白釉,与清雍正炉蒜头瓶上的釉色差。而置身于琳琅满目的实物中,驻足屏息那一刻,却醍醐灌顶,豁然省悟出一代代窑匠们是怎样的前赴后继、呕心沥血,在泥土与窑火的千年腾挪之间,在赤、紫、白、青的万星流光之中,捕捉到了那些不随时光褪色的湖光山影、烟岚峰峦、紫霞沉岛、清月雁阵、诗与远方。

透过玻璃,夏日明亮的阳光,温柔地飘落在一个标记为“温宏远作品”的宝葫芦瓶上。葫芦的上半部分,乳白色苍茫的大海之上,一孤独的蓑笠老翁背对着我,安静地坐在海边。他那佝偻却坚实的背影,好像一个优哉游哉的渔夫,哼着歌谣消磨自由而富足的时光,又似无饵垂钓的姜老太公,静坐于渭水河边,等待着那个贤明君主的缓缓到来。老翁一袭紫衣,上浅下深,肩膀宽厚,坐姿稳重。看不见他面朝大海的眼神,只能透过瓷胎的釉面,让那紫红与奶白交织的凝聚,去反射,去体味他盈尺之间潜藏的目光,与波光粼粼或冰霜铿锵的北极航线同样的坚毅和辽远。葫芦的下半部分,大圆肚子以紫红釉为主。青白色的部分,恍若一头慈祥的奶牛,或一只怀孕的母豹,默默地站在夜里,或慢腾腾地走进森林……

其实笔者对钧瓷的辨别和欣赏,绝对是洋鬼子看戏——一窍不通。原因就在于笔者老家洛阳可谓“唐三彩的故乡”,然而曾几何时,誉满全球的神垕钧瓷,也和唐三彩一样,被投机商的仿制品以白菜价泛滥于市,从此,对所有的“文物”都敬而远之,不敢对摆满大街小巷的“古董”多嘴评价。那么,为何还要附庸风雅,对眼前橱窗里的某个展品情有独钟?只缘家中书柜上,也有朋友赠送的一个钧瓷葫芦。夸赞几句毛毛糙糙的比喻,就算是爱屋及乌,聊表温大师和朋友的尊重和敬意吧。

神垕古镇老街,分东西南北四座古寨。从东到西,由东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红石桥街和关帝庙街等组成俗称的“七里长街”。青石板铺就的狭窄街道,两厢的店铺林林总总,霍家胡同、鸡蛋胡同、文家拐等许多胡同古香古色,依地势而建的古寨墙、古民居、古炮楼、古庙宇错落有致。站在高处俯视,状如一只巨蝎星座,背负丰厚的历史文化云烟,蛰伏洼地静待时机,随时准备抖落尘土,带领古镇腾空而起。

各个寨子都有文雅的符号,青石丹书镶嵌于寨门。建于清光绪二十年的东寨寨门,门洞高约4米,长约8米,上有三个炮孔的炮楼,供瞭望和射击使用。据说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嵩山,故曰“望嵩”。西寨名为“天保”,内有文庙、二郎堂、老君庙、白衣堂、贞节牌记,以及沿街的老式店铺和新旧杂糅的民间宅院。

东寨内的伯灵翁庙,又称窑神庙、火神庙,是当地人崇拜的图腾,也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还是神垕“中国钧瓷之都”“火艺之都”的重要标志。庙宇门前的花戏楼台,上有盘龙翔凤的雕梁画栋,下有青面獠牙的双狮蹲踞,都是游客观光打卡的亮丽背景。“灵丹宝箓传千古,坤德离宫利万商”是庙门抱庭青石柱上镌刻的一副对联。其中的“灵丹宝箓”或许是指钧瓷釉彩的配方和烧制秘技。既然来到了古镇,总要去拜拜钧窑的祖师爷吧!

大殿顶部,有一巨大的狮驮宝瓶,乃清代钧瓷艺人卢氏三兄弟(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的杰作。殿内供奉三尊主神,中为司土之神——“土山大王”舜帝,因曾“陶于河滨”,为制陶业祖师。左首伯灵仙翁——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字伯灵),因曾发明烧炭,为烧炭业祖师。右侧司火女神——人称“金火圣母”。

跟随熙熙攘攘的游人,进殿拜过窑神后出门。接着便走马观花,思索着“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诗句,浏览了石雕门墩、木雕门额、五脊六兽高卧、影壁圈拱相映的白家大院,观光了高门台、走马门、双影壁、垂花门、廊柱式砖木结构房子的霍家大院,以及星罗棋布、令人目不暇接的古玩市场,等等。

中午在镇上颇有名气的建业大食堂就餐,主食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红薯面饸饹与玉米面发糕。餐罢从食堂正门出来,惊讶地发现大路对面,居然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照壁,照壁上方,有“毛主席万岁”五个金字,左右两边的对联,是龙飞凤舞的两句毛体诗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站在伟人脚下,苦思良久,似乎才终于明白了神垕古镇和钧瓷窑变的深邃境界;明白了在2021年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上,为何参与创新与设计大赛角逐的钧瓷能有20余件作品荣获特等奖和金奖;明白了在2024年,为何钧瓷能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