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3, 0(4): 1-3 doi:

刊首语

天地合气 万物自生

本刊主编

PDF (49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本刊主编. 天地合气 万物自生.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3, 0(4): 1-3 doi: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将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崭新步伐。2023年8月15日,我们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这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又一举措。我国是文明古国,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承发展农耕文化,既能够为现代农业提供丰富经验,也可为乡村振兴事业增光添彩。

《承农耕文化 继往圣明德》从农耕文化起源、演进和重农思想等方面梳理了中国农耕文化,并结合当今乡村振兴政策阐述农耕文化的现代意义;《氢:绿色能源 蓄势待发》从制氢、用氢多角度全方位介绍氢能的应用优势与发展潜力,积极探索实现“双碳”目标的长远发展方向;《相辅相成 相伴相生——黑色岩系中钒与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伴生机制》总结了黑色岩系与钒矿的分布及地质特征,分析了黑色岩系有机质与钒的伴生机制,为油气成藏与钒矿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以矿入画 流光千年》着手于五种中国传统矿物颜料色彩,从矿物学角度阐述中国人对颜色的独特理解与背后的文化意义;《植物合成纳米颗粒 守护地下“生命动脉”》介绍了如何利用植物提取液制备纳米颗粒的绿色环保合成方法,阐释了将植物合成纳米颗粒应用于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技术优势与发展前景;《褶皱:构造运动造就的独特景观》从美学角度展现大自然中的独特景观地貌,引领人们从地学角度去欣赏感悟大自然的形态之美;《田黄:历尽艰辛 始成臻品》讲述田黄石形成原因,从自然科学视角看田黄;《余音》以摄影作品形式,喻大地为琴,化自然万物之美为绕梁余音,细腻地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河南省古代文化与矿业开发之青铜时代——周朝篇》从矿业开发视角回望河南地区古代文化,这一次走近青铜时代的周朝,通过对出土文物的总结、分析,了解周朝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认识河南古代矿业文化;《劈波斩浪的勇士们——“海洋地质八号”船科考实录》是科考亲历者以第一视角记述的考察实录,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讲述“海洋地质八号”船执行任务的真实经历;《阅览岩石之书 探索地球奥秘——神奇的古三角洲》关注羌塘高原,从岩石中发现地球演进之奥秘;《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花洲书院随记》游览花洲书院,感悟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人格魅力、精神风骨,思索文化眼光与文化力量;《马桑岩木化石的具象之上》诗词勾勒了木化石幻变的画面,探寻远古生命之奥秘,凸显厚重历史意蕴;《词两首》寄情山水,抒发了地质人秉持初心使命、克服艰难险恶的环境,为祖国勘探矿产资源等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承载体,也是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农耕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遗产,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之一。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大地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过程。 斑斓的画卷,正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绿色的华章,正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