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2, 30(1): 32-35 doi:

宝石世界

历史的见证——世界名钻

文图/何雪梅, 卢思语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责任编辑: 陈慧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何雪梅,中国知名珠宝鉴定专家、珠宝文化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电视台《一槌定音》栏目珠宝评鉴专家,国际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珠宝协会珠宝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宝石鉴定与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珠宝》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玉文化》杂志编委、《中国宝玉石》杂志编委、《中国矿产地质志·宝玉石卷·普及本》主编。

PDF (1351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图/何雪梅, 卢思语. 历史的见证——世界名钻.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22, 30(1): 32-35 doi:

> 穆萨耶夫红钻


钻石,以拥有华彩绚丽、万众瞩目的外表,坚不可摧、不可征服的质地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备受世人青睐。那些或颗粒巨大、或颜色形态稀少、或带有浓厚历史色彩的钻石被称为世界名钻,广受众人瞩目。从最初的发现地——印度到后来在更多国家纷纷发现,绝大部分已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世界名钻,因其华丽外表惊艳世间、享誉世界······

追本溯源——印度

2 800年前,钻石发现于印度克里希纳河及彭纳河流域的沉积物中,由此展开了钻石的历史。直至17世纪之前,印度都是钻石的唯一产地。许多世界名钻都诞生于印度。

印度教的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这段文字描述的就是“光明之山”钻石。“光明之山”钻石于1655年产于印度可拉矿区,原石无色透明,重约800克拉,最初打磨时,被设计成玫瑰琢型,重193克拉。这枚钻石最早为印度皇帝拥有,在其皇宫中保存了近百年,几经易主后被英国王室占有,英国王室将其打磨成圆形,重量减至105.6克拉,镶嵌在了英国女王王冠之上。

印度产出另一个稀世名钻——“光明之海”。史料记载,“光明之海”钻石于17世纪初在印度的戈尔康达河谷中被发现,原石重达787克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粉钻原石,其浅粉色的外观十分惹人喜爱。它的第一任主人——统治印度北部的莫卧儿皇帝杰汗沙赫将其视若珍宝,专门聘请顶级工匠设计,琢磨为重约300克拉的高拱玫瑰琢型。几经易主后,最终被波斯今伊朗王室占有,并在伊朗国王巴列维结婚时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世纪变迁,“光明之海”被改磨成重约60克拉的巨型彩钻,镶在伊朗国王王冠的正中央,并正式改名为“光明之眼”。

现今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曾在拿破仑的宝剑上出现过的“摄政王”钻石,后被镶在欧仁妮王后大婚时的王冠之上。这颗钻石原石是1701年一名印度奴隶在戈尔康达的克里斯蒂纳河畔帕特尔钻石矿被发现的,其外观呈不均匀的淡蓝色,重约410克拉。这名奴隶本以钻石为由让一名英国船长带他逃离矿区,忍痛划破自己的大腿将钻石藏于皮肉之中,不料钻石落入船长之手后被奴隶投入大海。钻石经两次易主后,被当时法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购入。

> “光明之海”粉色钻石


电影《泰坦尼克号》里女主角佩戴的一颗“海洋之心”令人难忘,其原形就是“霍普”钻石。“霍普”钻石又称“希望”钻石,1642年,一名法国探险家兼珠宝商人在印度西南部发现的深蓝色钻石,后被银行家霍普拥有。这颗钻石由于含微量的硼,导致颜色呈现罕见的深蓝色,并在紫外光照射后发出红色荧光,紫外光撤除后发出罕见的红色磷光。这颗钻石产出时原石重112.5克拉,而后被琢磨成椭圆坐垫琢型,成品重45.52克拉,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

承上启下——巴西

印度的钻石产量在17世纪达到高峰,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达到宝石级,此后印度钻石产量迅速回落。1730年,巴西发现了钻石矿,由于它的产量比印度大得多,于是巴西便取代印度成为了当时第一大钻石生产国。在1730—1870年的140年间,来自巴西的钻石主宰了世界的钻石市场,在1850—1859年间,其钻石产量达到顶峰。

穆萨耶夫红钻,原名红盾钻石。1960年,一位农民在巴西阿贝特兹尼奥河畔发现了它,2002年被穆萨耶夫珠宝有限公司购买。钻石原石重13.9克拉,经去杂质切割后,呈三角形琢型,重5.11克拉。因红色属于钻石中极为罕见色种,穆萨耶夫红钻仍是现世最为昂贵稀有的红色钻石。

> 库利南Ⅰ号(也称“非洲之星”)


发扬光大——南非

1859年后,巴西钻石产量从30万克拉逐渐回落,到1880年,其钻石年产量仅有5 000克拉,戏剧性地下降对初具规模的钻石市场形成极大的冲击。而此时,南非传来喜讯,在南非奥兰治河边先后发现“尤里卡”钻石和“南非之星”钻石,由此,南非掀起淘钻热潮。如今,“尤里卡”钻石陈列于金伯利矿山博物馆,“南非之星”钻石在1974年的瑞士日内瓦展销会上被英国一伯爵以高价收入囊中。

南非见证了钻石找矿史上的历史性变化,此前世界上发现的都是钻石砂矿,而在南非金伯利地区及金伯利城附近却发现了钻石的原生矿床——钻石岩筒,这一发现意义重大。由于发现地是南非金伯利地区,“金伯利岩”因此得名。金伯利岩被发现之后,欧洲、美洲、澳洲淘钻人纷至沓来。由于南非拥有大规模、高品位的钻石原生矿和砂矿(例如普列米尔矿、金伯利矿等),南非取代巴西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钻石产地,许多世界名钻诞生于此。

提到南非产出的稀世名钻,就不得不提“库利南”钻石。1905年,在南非阿扎尼亚的普列米尔矿山发现一个巨大的重达3 106克拉的钻石晶体碎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原石,取名“库里南”。而后,库利南钻石被送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约·阿斯查尔公司加工,并被切磨成9颗大钻和96颗小钻。9颗大钻按照重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命名为库利南1(Ⅰ)~9(Ⅸ)号。 最大的库利南Ⅰ号(也称为“非洲之星”)重530.20克拉,梨形琢型,镶于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库利南Ⅱ号重317.40克拉,方形琢型,镶于英国国王王冠下方的正中间;剩下的7颗大钻被制成胸针、吊坠、戒指等饰品。这些臻品均珍藏于英国王室中。

1961年,电影《蒂芙尼的早餐》上映,女主角奥黛丽·赫本佩戴的钻石项链十分引人注目,上面耀眼夺目的黄色钻石就是“蒂芙尼”黄钻。“蒂芙尼”黄钻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金丝雀黄钻石,于1877年在南非金伯利矿(即大洞矿)发现,原石重287.42克拉,切磨后重128.51克拉,呈垫形琢型。这颗曾出现在电影《蒂芙尼的早餐》中的钻石现藏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蒂芙尼珠宝店。

全面扩张——非洲各国

继南非发现钻石后,非洲其余各国也陆续发现了钻石,其中博茨瓦纳、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纳米比亚的钻石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值得一提的是,纳米比亚的海滩砂矿产出的钻石品质非常高,90%可达到宝石级。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非洲其余国家产出的世界名钻吧。

1992年,一位挖钻人在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姆布吉马伊地区一个小村子附近的河流冲积砂矿发现了一颗晶体近乎完美、重777克拉的钻石,而后这颗稀世钻石被戴比尔斯购入。经过数年研究之后,钻石专家们才决定如何切磨加工这块稀世珍宝。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这颗钻石的光彩,世界顶级钻石切割师们选择将这颗重达777克拉的钻石原石切割掉75%,加工为一颗重203.04克拉的梨形钻。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来,戴比尔斯公司将这颗巨钻命名为“戴比尔斯千禧之星”。

> “千禧之星”


2015年11月,在博茨瓦纳的一处矿区发现一块重1 109克拉的钻石原石,这颗目前全球第二大的钻石原石被命名为“Lesedi La Rona”,意为“我们的光芒”。2017年9月,格拉夫公司以5 300万美元购入“Lesedi La Rona”,并将其加工为60余颗精美成品钻石。

群秀竞发——世界各国

继非洲各国不断发现钻石之后,世界其他国家见此也纷纷在自家开始“寻宝”。果不其然,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纷纷发现钻石的“踪迹”。现今,加拿大和俄罗斯的钻石年产量已超过南非,位居全球前五,澳大利亚阿盖尔矿也因产出粉钻而闻名世界。

2012年3月,澳大利亚最大的矿业公司——力拓在阿盖尔钻石矿山发现一块重12.76克拉的粉红色钻石,并命名为“阿盖尔粉禧”,这是澳大利亚发现的最大的粉红色钻石,堪称绝世无价珍品。

再接再厉——中国

我国钻石的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0位左右,年产量为20万克拉。目前,我国钻石主产地分别为: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临沭、湖南沅江流域。其中,辽宁钻石品质较好,山东钻石尺寸较大,我国大于100克拉的钻石多产自山东。

“金鸡”钻石,1936年的一天,山东郯城县金鸡岭农民罗佃和往常一样来到自家地里翻地时拾到一颗重218.65克拉的钻石原石,该钻石晶莹无暇、色泽金黄,取名为“金鸡”钻石,后因日军侵华而遗失,至今下落不明。

“常林”钻石,1977年12月21日山东临沂县常林村一位21岁叫魏振芳的姑娘在耕地时在田间发现这颗钻石,无偿上交国家。这颗重158.786克拉,呈淡黄色,晶莹剔透,是我国继金鸡钻石发现以来的第二颗超过100克拉的天然大钻石。现储存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中。

“沂蒙之星”钻石重343.407克拉,产于山东,目前是已知我国产出的最大的天然钻石。“沂蒙之星”钻石与中国传统工艺“花丝镶嵌”相结合,被制作成钻石艺术珍品“源昇”。该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吉祥瑞兽——龙为创意形象,镶嵌红、黄、蓝三种彩色宝石的黄金龙立于福海之上,旋转升腾于祥云之中,口喷水柱托起“沂蒙之星”钻石,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云水仙气”艺术效果,以其歌颂太平盛世,祝愿国家繁荣。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世界各国对于钻石的寻找依然任重道远。那些惊艳世人的世界名钻因其绚丽夺目的外表,以及背后的传奇故事引人注目,更无声地记录着人类在寻宝旅途中前进的每一步······

> “沂蒙之星”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