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1, 29(4): 24-26 doi:

环境文苑

狼毒:坝上高原的美艳毒草

文/李霞, 万利勤, 殷志强, 安永龙, 鲁青原, 丁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 陈慧

基金资助: “承德地区土地质量地区化学综合调查”.  DD20190822
“承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  DD2019031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李霞,高级工程师,从事自然资源及生态地质综合调查与研究工作。主持并参加“承德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调查”和“承德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与工程,发表过多篇相关文章。

PDF (4371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李霞, 万利勤, 殷志强, 安永龙, 鲁青原, 丁一. 狼毒:坝上高原的美艳毒草.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21, 29(4): 24-26 doi:

坝上初夏,莺飞草长,绿意萌发。在碧空的掩映下一望无际,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在辽阔的草原上吃着青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扑面而来。然而,在丛丛的青草间或有些像火柴棍一样的簇状花朵,却是牛羊也不食的有毒花草,学名“狼毒”。初闻其名,也许你会觉得陌生,但如果你读过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那么你对断肠草这个武侠界响当当的毒药一定不陌生,断肠草正是狼毒的俗名之一。其实,在植物学上,它并不是一个正式采用的植物学名,而且其对应的植物也不只一种。在我国的不同地区,被称作断肠草的植物有很多种,仅《中国植物志》里收录的俗称为断肠草的植物就有30余种。

“狼毒”到底是什么?最早是什么时候进入我们视野的?它生长在哪里?是不是真如其名字一样极其冷酷可怕?

认识狼毒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狼毒是瑞香科狼毒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其高度可达到20~50厘米,常生长在海拔2 600~4 200米干燥、向阳高山草坡上,在我国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上均有所发现。其根茎木质粗壮,表面棕色,内面淡黄色,茎直立不分枝,叶散生,稀对生或近轮生,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色红,其花多为白色,以圆球形顶部绽放,带有淡淡芬芳。狼毒根系大,吸水能力极强,可适应干旱寒冷气候,其周围草本植物很难与之抗争。渐渐狼毒就成了草原的优势种群,是草原荒漠化的一种灾难性警示植株,也是生态趋于恶化的潜在指标。

> 娇艳狼毒


狼毒是一种毒性较大的草本植物,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狼毒最早是什么时候被记载的?翻阅史书,最早记录的当属战国时期的《中山经》了。其云:大騩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榖,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虽然此时并未提及狼毒,但从后来的医学药用之功效,可推断其描述的应该就是狼毒,草青茎直而花白,不可食用,特性与今皆同。直到三国魏时张揖撰写的《广雅》中,才首次出现了狼毒一词。《广雅》作为我国较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共收录词汇18 150个。书载曰:狼毒也,疑上脱续毒二字。算是第一次查阅到狼毒二字的正名了。其后,就在各类医学药典、史书载录中留存了下来。

坝上高原是一个地理名词,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特指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带,这里平均海拔在1 400~1 600米之间,夏季气候凉爽,因气候和植被的原因形成草甸式草原。原也是水草丰美之地,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出现草场退化现象,狼毒也趁虚而入,逐渐扎根繁殖,扩张丛生。如果狼毒越来越多,牧草自然就会越少,而狼毒也会逐渐由单株状渐长成簇状,继而集群斑块化,当草原上出现连片的狼毒时,这块草原将无法放牧,形同废弃。所以,牧民并不喜欢这种花开美艳实则霸道的毒草,称其是“草原蜕变成沙漠的最后一道风景线”。

利用狼毒

狼毒是不是真的只如其名,周身上下仅有毒性而一无是处呢?当然不是,它其实有很多用途。

制药之用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狼毒,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创,鼠瘘,疽蚀,鬼精,蛊毒,杀飞鸟走兽。一名续毒。生山谷。”故自东汉时期,其逐水祛痰的药用价值就被记录下来,并一直传承至今。东晋葛洪《抱朴子·杂应》云:“或以狼毒冶葛,或以附子葱涕,合内耳中。”《旧唐书·酷吏传上·王弘义》:“我之文牒,有如狼毒野葛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狼毒》曰:“狼毒叶似商陆及大黄,茎叶上有毛,根皮黄,肉白。”狼毒的根、茎、叶均含有大毒,人们利用“以毒攻毒”的原理,在药用方面多有探索,典籍中也都是狼毒药用价值的真实记录。此外,在《重编校正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中提到的“六陈”歌说:“枳壳陈皮并半夏,狼毒茱萸及麻黄,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中最效良,六陈之外余药皆新。”对其炮制之法也有特别的记载。现代中医学中,人们利用其所含的有效化学物质,外敷治疗一些疥癣,内服治疗目前人类难以攻克的疾病——癌症。随着人类对其认识的深入了解,发现了其更多的利用价值。在我国史料中,狼毒在战争时曾是蒙古军队的秘密武器。明代钱嶫《悯黎咏》之三曰:“海避愁蛟蛇,山匿畏虎兕。蛇虎犹可虞,狼毒不可迩。”蒙古人会将狼毒晾晒成干,再将其点燃产生毒烟,有了狼毒毒烟的助阵,蒙古军队在作战时攻城掠地战无不胜。后人从这种作战技巧上获得灵感,提炼其毒性,制成杀虫剂或除草剂,杀死蝇、蛆,去除杂草。

造纸之用

除药用价值外,狼毒也广泛应用于造纸,并在雪域高原得到应用和传承,将其毒性发挥到极致。史载,1 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今西藏),将中原造纸术带进了雪域高原。而中原的造纸原材料主要是竹、稻、鱼网等,这些材料对于雪域高原来说不亚于天外之物,很难获取。可是狼毒在高原上俯拾皆是,汉藏两族的工匠们历经9年发掘和探索,终于把树皮纤维和狼毒根部纤维经石灰和土碱处理制成藏纸,因草质本身具有毒性,故藏纸具有久经岁月不怕虫蛀鼠咬、不腐烂变色、质地坚韧、不易撕破等特点,这可能就是《道德经》中所言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了吧。因而,千年来由狼毒制成的纸张在宗教典籍、政府文札、档案卷宗等的书写和印刷中被大量使用,默默记录着西藏的历史,见证着藏文化变迁。制作藏纸,需要挖取整颗狼毒根部,加上狼毒再生周期长,这样对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不利。虽然狼毒是草原退化的指示植株,但是对雪域贫瘠的土地而言,聊胜于无。以往的藏纸制造工艺,从西藏东部的西康、塔布、门隅,到前藏的拉萨、尼木、墨竹工卡,至后藏的日喀则、岗巴、阿里等地,几乎遍布藏区。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加之狼毒原料的缺乏,藏纸的制造也日趋衰落,使用也越来越少。

治理狼毒

暮色西沉,落日余晖给草原增添了一抹金黄,狼毒在刺耳的风声里顽强闪烁着耀眼光泽,让人不寒而栗。牧民们望着这种外来入侵物种,难掩担忧神情。

狼毒像是长在皮肤上的“青春痘”, 作为草原荒漠化的一种灾难性警示,一旦大面积扩张,将会对牧草造成严重威胁,其化感作用会让其他植物难以生长存活。其在扩展过程中,能够迅速聚集土壤的养分元素和水分,导致其他植物生长缓慢,同时又由于其体内含有毒素,不会被食草性动物误食,因此在植物生存环境竞争中具有很大优势。久而久之,其他牧草产量下降,质量不高。如青海东南部草场,没有狼毒干扰的自然草场每公顷可产3 500千克以上牧草,而有狼毒涉足的草场,牧草则会减产20%,多则导致每公顷牧草产量不及500千克。因此,如何有效治理狼毒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治理狼毒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是加强对草场的人为干预,在狼毒生长初期或非密集分布区域,在其发芽期连根拔除,与牧草隔离,阻断其影响可食牧草的发育。利用化学作用防治,研究发现,药物对阻止狼毒蔓延非常有效。在撒入药物的区域,狼毒即出现了枯萎状况,两个月后基本死亡。在其后一段时期,狼毒发芽的数量明显降低,牧草增长速度也十分明显。研究人员对喷洒药物之后的土壤检测,显示其不含有毒物质,对土壤不构成有害影响,表明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另外,还可以合理利用狼毒,实现资源有效匹配,诸如,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制作藏纸的原料、提炼生成各类杀虫剂或灭鼠药剂,等等。

为保护草原和生态环境,我们更应该对狼毒给予重视,采用“防”“治”“用”多管齐下的手段,让“美丽中国”更加宜居。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