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0, 0(4): 59-61 doi:

行者·随记

人间瑶池——白水台

文图/信连勇

责任编辑: 王依卓

Online: 2020-10-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信连勇,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PDF (979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图/信连勇. 人间瑶池——白水台.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20, 0(4): 59-61 doi:

滇藏线自驾第12天,一路奔波,终于抵达此行最重要目的地香格里拉——梦中无数次见过的地方。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这里也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腹地,是滇、藏、川三省交界地。

白水台,位于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距离市区独克宗古城大约107千米,是纳西族东巴教圣地,同时也被视为纳西族的发源地之一。纳西语称白水台为“释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相对于此处闻名的几个景区,“白水台”显得默默无名,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但也正是这个原因,白水台显得更为原始,以为这里才是香格里拉精华所在。哈巴雪山北麓,一汪含有碳酸氢钙的泉水经年累月流淌不息;碳酸盐逐渐沉积,时间久了形成台幔,远远看上去像是层层梯田。因碳酸钙呈现白色,故而被纳西人形象地称为“白水台”,这也是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面积大约有3平方千米。相传纳西族的两位天神为了让当地的纳西族人学会造田耕地,特地变幻出如此一片“梯田”,故而又有“仙人遗田”的美誉。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县。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崇山峻岭间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直到1997年,云南省政府考察认定迪庆州就是小说中“香格里拉”所在地。于是,在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14年年底,进一步撤县设市,“香格里拉市”正式诞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地名变更潮中少数成功的一个范例。后来的地区发展对此进行了很好的佐证:此后几年,凭借“香格里拉”的响亮名头,香格里拉市依靠旅游业拉动,经济水平飞速发展,日新月异。香格里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不再藏于深闺,逐渐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独克宗古城、松赞林寺、哈巴雪山、虎跳峡以及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都成为香格里拉举世闻名的旅游名片。

> 香格里拉大雪山垭口


白水台因为还未被过度开发,所以水质比土耳其棉花堡的还好。那一层层的白色阶梯,其实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钙化”现象。富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盐长年累月沉淀就形成了这些台幔,参差不齐,错落有致。

> 上天梯


白水台本不在此次滇藏行计划行程内,之前听说过它的大名,也在旅游摄影杂志上见过其相关图片,但却并未留意其确切位置。第二天早晨去酒店餐厅用餐的时候在大堂墙壁上看到白水台的宣传画,直接被震撼到了,果断决定变动行程,前往一观。白水台地处偏僻,虽然距香格里拉仅有107千米,路况总体也算不错,但路窄坡陡弯急,很是考验驾驶技术。一路上感觉开得飞快了,竟然还是耗时两个半小时。好在一路上车不是很多,窗外的风景也很是不错,倒也没觉得无聊。

终于抵达白地村,白水台景区入口就在村口,很方便寻找。大概是偏远的缘故,游人并不是很多,也没看到有专门的停车场。一饭店老板招呼让把车停他家门口。闲聊中,老板告诉我,传说中纳西族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在白水台修炼成道,所以这里才被人们奉为东巴道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当地的纳西族以及藏族、彝族、白族、傈僳族等民族会在这里进行集会活动,载歌载舞,祭祀神灵,场面很是热闹。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没能赶上这一民族盛典。

进入景区,从入口到白水台台地大概有五六百米的距离,虽说并不算太远,但负重爬高,走起来还是不轻松的。如果实在体力不支,懒得走路,还可以选择乘马上去。很多纳西人都聚集在门口招揽生意,具体价钱没有打问,估计不会太便宜。自我感觉状态不错,我选择沿台阶步行。

大概十几分钟后,山崖上一面光芒四射的巨型玉镜映入眼帘,这是白水台的下沿,远远望去像是瀑布一般。继续前行几分钟,眼前豁然开朗,但见乳白色台地层层叠叠,果然像是层层梯田,又像是千百道云波雪浪,自下而上,一台台、一层层,堆云凝雪,纯白如脂,莹润如玉,纤尘不染,疑是瑶池落凡尘。台面上的水池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像一弯弯的新月,有的平静似少女闺中的梳妆镜,任人想象吧。水池有深有浅,水面呈现出的颜色也是大不相同,乳白、浅蓝、翠绿、淡黄……次第铺开延伸,令人目不暇接,阳光照射下,更是散发出点点璀璨夺目的光芒,夺人心魄!

台地顶部铺有窄窄的水泥台阶踏板,连接台地两端,以方便游客参观。水泥步道在台地上蜿蜒曲折,观感上似乎有些许不协调。正午时分,台地上没有几个游人,所以也不用担心被挤落水中,可安心赏景。泉台左侧,有道高约20米的飞瀑。飞瀑左下侧,有个广约半亩的月牙形泉台,泉水清洌澄碧。泉中有一天然塑像,洁白如玉,形如怀孕女子,披纱裹素,清秀俏丽,被当地群众视为生殖“神女”加以供奉。白水台台顶,是周长约一华里的一块平地,由十来个泉池组成。绕泉池继续前行,有一株茂盛的大柳树,这里便是泉水的源头了,清泉喷涌而出,沿台地缓缓漫下,最终造就白水台这一天然奇观,浑然天成,有鬼斧神工之妙!

总体看来,白水台规模上不是很大,景观与世界文化遗产黄龙有些类似,但更显精致一些。土耳其也有一类似景观“棉花堡”,我虽没有去过,但看网上驴友评价并不是很好,似乎远不及白水台。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这也算是此次滇藏行最大的意外收获了吧!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