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生态林
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责任编辑: 王依卓
Online: 2020-10-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田万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散见于《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中国作家》《诗刊》《长江文艺》《北京文学》《十月》《青海湖》《散文选刊》《渤海风》等数十家报刊。
本文引用格式
文/田万里.
自从离开民权以后,黄河故道生态林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活跃着,总是那么亲切感人。
一想起这里的生态林,曾经枯萎、干涸的生命就又泛起了绿色。它们已经组合成了自己的部落,就像一个和谐且温暖的家庭。像这样的树林,与原始森林或野外的树林可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由人工种植而成的。我敬重它们,就像敬重当年种植它们的那些人;我尊敬它们,就像尊敬当年种植它们时人们所付出的血汗。现在看来,它们在这里并不孤独,寂寞也会在它们的身上或生命里遁世而去。它们的形象是落落大方的,是伟大的,只是一些人截至目前还没有认识到而已。
林中的鸟儿和花朵如尼采的精神学,在这里喧嚣着或吵闹着。又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它们的根系已经深深地扎在了这片热土的无限之中,这就是它们越来越茂盛的根本原因。

在它们的往事或记忆里(或许也是听当年种植它们的人们议论的),这片土地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遥望这里,简直就是光秃秃一片,就像从来没有长过头发的人一样。绿色也从来没有光临过这里,就好像已经消失一样。无论这片土地以怎样的生命或劲头去追求树林或草丛,结果都是一样的。想象中的绿色只是在渴望之中闪现了几下。
如今这片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生态林,让脚下的土地根本无法想象。就是因了生态林,这片土地才焕发出了青春和力量。换一句话说,这片土地已经实现了原有的价值,也就是在土地中孕育生命的大自然法则,这让土地广阔的渴望得到了充实,形象在树林之中收获了一致好评。
林子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也没有什么稀奇之处,或夺人眼球的地方,可在这里感觉就不同了。在它们的身上,体现出的并不仅仅是一棵树的美,或者是一片树林的美,而是它们生命里浸透的汗水和勤劳,或者是它们身后的那一张张不时擦掉泥水的笑脸。那些人在它们的眼里无疑是母亲的形象,堪称天下母亲的楷模,这对于它们来说是神圣无比的。
当它们健壮的生命置身于当年的黄河滩时,作为树木,在那并不肥沃的土地上,或者说在那寸草不生的土地上,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
那时的黄河滩,就像一个赤裸裸的致命伤口。在阳光下,看似一片能种庄稼的好地,其实什么也长不了。即使在当地农民的眼里,盐碱地就像大地的墓碑,宣告了这些土地是不具备生命条件的,或者说是早已死亡的生命。可自从这片树林长大成人以后,这片土地已经灭绝的历史就又重新得到了书写,或者说已起死回生。关于这一点,在这些树木的年轮上,忠实地记录了人类的劳动或付出。
它们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
在它们身上或生命里有痛苦,有迷惘;在它们成长过程中,有疾病,有绝望;在它们命运里,有茂盛的岁月,也有风霜雨雪的打击。特别是在暴风雨中,它们就像下地干活的农家少年,风里来雨里去,各个表现得都是那么坚强,那么硬朗。无论遭遇到什么样的险情,它们的表情从来没有流露过恐慌,向来都是从容不迫,坚不可摧,粗壮有力的范儿。
这片树林是黄河的儿女,它们在风雨中与激流交谈,浪花听得懂它们的叶子,它们的枝干。绿色就是走遍天下的大道理,就是它们的语言。至于那些细枝末节,仅仅是宣传自己的一些方式而已,或者说是它们生命中的一些存在法则。
一棵树始终代表着大地的一个核心,一个生态理念,一个生命概念。那无数棵树木所代表的,就是大地永恒的生命,或者说是生态的……我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它们的呼吸却是持久的、永恒的。
它们的根系已经深入了地心,尽情地吮吸着大地的……长长的、细细的根条,甚至,就像我的血脉一样伸进了黄河,让黄河在它们的身上奔腾不息,激流不断。那林中的叶子就像浪花一样,一波又一波,推动着阳光的潮流涌向远方……
绿叶、阳光与黄河的浪花交织在一起,感觉这片林子就像黄河的滔滔之水,在蓝天之上,一泻千里。那静静的云朵就是黄河的激流或奔腾的浪花,鱼儿在上面飞来飞去,一会儿跃在一片叶子上,在这片树林里游来游去;一会儿爬到枝干上,寻找着自己的母语;一会儿来到树下的花朵跟前,似乎想到了什么自言自语,抑或什么也没有说;一会儿站在守林人面前,亲切地交谈着,似乎谈笑风生。不过,鱼儿从守林人额头的那一道道皱纹里,似乎看到了黄河之水,听到了黄河的奔腾之声,也看到了自己幼小或从前的样子。
鱼儿揉揉自己的眼睛,认为这样的黄河之水才是上苍赋予的,并从这些形态或流动之中受到了某种启迪。
这些树林是亲情的象征或信任。守林人对于它们的这些性情了如指掌。比如某一棵树得了什么病,或受到了什么伤害,即使在梦中,守林人也能有所感觉,或冥冥之中就能意识到什么。守林人的一生早已融入这片土地和树林,并达到了一种默契。
这片树林的使命是神圣的,力量是强大的。
当黄河之水冲上堤岸的时候,这片树林的宁静依然能够持续下去。它们遥望着蓝天,是那么镇静。它们不会因此而逃避灾难。当黄河水在这片树林里转了几个回合以后,到处都是一片沉着静默,见它们谁也没有恐慌或害怕的意思,就觉着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于是打道回府了。
看来沉默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类的脚步越是害怕,黄河水越是会跟着走,每一步都是这样,可以说时时刻刻。
当人类的脚步重新返回这片土地的时候,家乡的生态理念就会在这里茁壮成长,甚至,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叶都是家乡的形态或感觉。
当暴风雨突然袭击它们的时候,它们没有后退半步,胆怯在它们的生命里根本就没有出生。狂风暴雨在这里撕打着,对这些眷恋家乡的生态理念,从来都不手软……可它们高昂的头颅,从来就没有垂下过。
它们在静静地倾听着,默默地感受着……风雨之中对绿色的向往或含义,并在其身上展现得愈发强烈或深刻。
从表面上看,它们的容貌或身材并无什么特殊之处,就像其他树木一样。但它们却是从这片盐碱地上生长起来的,高高的参天的愿望,经历过苦难或磨难的。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它们的家乡或思念,对其母亲的印象偶而也只是闪现在记忆里。可以这样说,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它们回家的路。特别是在梦中,这些生态理念也会引领它们见到母亲。
当月光浸透它们的这些想法时,星星也会在树林间灿烂作响。
对于树林的这些绿色的想法,这些能够让大地生态呼吸的想法,这些能够让生命意味深长或宁静的想法,风儿看得比人类清楚,所以,风儿也就没有离开过这片树林。这里是风儿长久的家,那树林在风中沙沙摩擦的声音,就是这片树林的生态语言,就是我一直在倾听的……
自从离开这片树林之后,我的心跳也有了生态的色彩了,就连跳动的节奏都是绿色的,无法言喻的思念或想法都已深入了这片土地,或许之后这里会长出新的树林,也或许是无数片新叶,到那时啊,我的自身就会是生命的家乡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