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0, 0(4): 36-43 doi:

地质奇观

太行明珠——云台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文图/章秉辰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责任编辑: 张佳楠

Online: 2020-10-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章秉辰,正高级工程师,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专业从事地学科普旅游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云台山、王屋山、郑州黄河等数十家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主编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种科普宣传片拍摄30余部。

PDF (16262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图/章秉辰. 太行明珠——云台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20, 0(4): 36-43 doi:

云台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以下简称“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坐落于太行山南端的河南省焦作市,整个公园由云台山、青龙峡、峰林峡、青天河和神农山5大园区组成,是一座以地质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型地质公园。云台山红石峡碧水丹崖、泉瀑峡悬泉与飞瀑共舞、潭瀑峡幽潭与云台天瀑相伴;青龙峡深谷幽涧、叠瀑连连;峰林峡峡谷与峰林形成绝妙组合;青天河峡谷曲折迂回、碧水连天;神农山崖墙似云中青龙,又似天然长城。山、峰、峡、崖、泉、水共同构成一幅山清水秀、北国江南的锦绣画卷。

> 云台地貌


太行转身赋美景

位于我国中部的太行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南到河南省焦作市的云台山,展布于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绵延800余里,有“巍巍八百里太行”之称。

太行山西接山西高原,东部与南部面向华北平原,地跨北京、河北、河南、山西4省、市。云台山由北向南延伸至河南省焦作市附近时,被南华北平原沉降带北部边缘断裂带截断,使山体走向转为近东西向,向西延伸与王屋山相接。

呈北北东—南南西方向展布的太行山,从北京西山一路南下,虽然在华北平原西部形成了一系列断续分布的长崖绝壁,然而,这些断面展示的是太行山山系沿走向上的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唯有云台山与王屋山之间这段东西向的山体,展示给大家的恰好是在太行山腹地所无法看到的太行山内部结构构造特征。与其说这里是山体转向,倒不如说是大自然赋予太行山南端的横切太行山的大断面。云台山所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美景,恰是源于太行山在这一特定构造部位的华丽转身所赐。

从地貌上看,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 200米以上,山势东陡西缓。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翼像一堵拔地而起的巨墙,屹立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的西北部。它既是中国地理第三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同时还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太行山大致可以分为3段,位于河北省境内的部分称为北太行,位于山西省境内的称为西太行,位于河南省境内的称为南太行。

南太行山西侧为海拔约1 000~1 500米的山西高原,东侧为海拔不足百米的华北平原。太行山北、西两面倚山西高原,东、南两面“临空”呈现出独特的“桌状山”地貌背景,由中山、低山、丘陵及其间的山间盆地、山间沟谷所组成。山地一般海拔1 000~1 500米,地势高峻,向东和向南则山势陡然下降,变为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而与平原相连,局部地段直接突变为平原。就是在这个独特的太行山转身处,被称为“云台地貌”的景观。

如果说河南焦作云台山的地貌景观是整个太行山的地貌缩影,真的是一点也不为过。去过云台山旅游的人再到太行山区的其他旅游景区旅游,会发现到处都有“云台山”的影子。“云台地貌”是一种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地貌景观。

云台四季景不眠

位于太行山东南端的云台山,春来山绿,夏来水秀,秋来漫山红遍,冬来飞瀑叠冰,处处尽奇观,四季皆美景。

春之声

云台山春来冰消雪融,万物复苏,小溪流水,山花烂漫,平均气温16 °C左右,是春游赏花、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沉睡一冬的中华第一高瀑醒了,抖落了身上束缚一冬的冰挂与积雪;往日里滴水成冰的潭瀑峡醒了,冰挂下消融的水滴,掉进绿潭,融入小溪;寒风犀利的神农山顶,嫩芽悄悄地拱出石缝,这便是云台山在春天里睁开的睡眼。是春风融化了云台山的冰天雪地,是春风吹绿了云台山的沟沟岭岭。

冰消雪融,泉水叮咚,是云台山的春之声。

夏之歌

云台山夏日里处处翠绿处处景,独特的飞瀑流泉,造就了云台山北国江南般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观;平均气温24 °C左右,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避暑胜地。落差高达314米的云台天瀑,舍身高崖兴正浓,远远望去,犹如擎天玉柱,震耳欲聋、气势磅礴;峭壁清流的红石峡,幽深静僻,清凉宜人,荡舟其中,景象万千;风光奇秀的小寨沟,高低错落,层层飞瀑叠挂。山回路转,个个绿潭点缀,应接不暇;处处奇岩怪石,争妍斗奇。

云台山的夏天,是大自然随意涂抹的山水画。最为瑰丽的乐章是青山绿水组成的大合唱,最为高昂的乐章是云台天瀑领唱的山水和鸣。

唱绿了山,唱绿了水,是云台山的夏之歌。

秋之韵

云台山秋来层林尽染,红叶似火。高山之巅,观云台秋色,插茱萸、赏红叶,遥寄情怀。平均气温18 °C左右,观赏满山红叶,霜叶红于二月花。

经过春的孕育、夏的火热,云台山的秋天融进了火一样的颜色。漫山遍野的树叶是红的,漫山遍野的果实是红的,成熟后的柿子是红的,丰收的喜悦更是红的。往日的青山,披上了节日般喜庆的盛装。往日的绿水,也被漫山遍野的树叶染红。

层林尽染,红叶似火,是云台山的秋之韵。

冬之梦

冬季到来,大自然又把云台山妆扮的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平均气温7 °C左右,人们在所有的峡谷中可以尽享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挂、冰树,树琼花,一派北国风光。

走过夏的火热、秋的成熟,冬季的云台山,迎来了短暂宁静。四时景不眠的云台山,冰天雪地,玉柱倒垂。走进冬季的云台山,仿佛来到了晶莹透亮的童话城堡,又像是走进冰雕玉凿的水晶宫。冰柱下仍然有水珠在滑落,冰层下依然有泉水在流动。冬季的云台山,是动与静的高度统一,是四季交响乐中的一个小小的休止符,一首依然动听的歌,宁静中孕育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宁静中孕育新的繁荣和昌盛。

冰挂冰树,玉树琼花,山与水新的交融,是云台山景不眠的冬之梦。

峡谷极品云台山

云台山园区位于世界地质公园东部修武县境内,地貌上处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于太行山断块(山西高原)强烈隆升和华北平原的强烈下陷,使得众多河流自山西高原向华北平原汇流过程中,水动力作用对山体强烈下切,形成众多山高谷深、瀑水飞溅的峡谷地貌景观。素有“云台三峡”之称的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为云台山园区最具代表性的峡谷地貌景观。

潭瀑相连——潭瀑峡

潭瀑峡长1 270米,谷底部因寒武纪紫红色页岩与中厚层石灰岩地层相间分布,形成了紫红色页岩缓坡与石灰岩白色陡坎韵律性产出的地貌结构特征,孕育出别具特色的瀑潭景观。弯弯曲曲的峡谷内,潆洄着一条会唱歌、会跳舞的溪水,以层层石灰岩形成的台阶作舞台载歌载舞,在每个石阶舞台上表演出不同的精彩节目。著名的有水帘瀑、双瀑、丫字瀑、叠瀑、跌瀑、情人瀑、线瀑。还有四季长流,名称诱人的不老泉;“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在峡谷尽头是“长”在峭壁上的龙凤泉,龙凤泉从距地面40余米高的绝壁上缓缓流出,日复一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泉华。

> 水帘瀑


云台极顶——茱萸峰

茱萸峰,俗名小北顶,因盛产茱萸(属芳香科黄茱萸)而得名,且因其形貌似一只倒扣的大锅而又名覆釜山;其海拔1 308米,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最高处,是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可见黄河如银带;俯视脚下,群峰形似海浪涌。山顶气候多变,倏忽间风起云生,白雾从山间咕嘟嘟地涌出,红日随即隐去。山峰在云雾中出没,云腾山浮,如临仙界。峰腰有药王洞,深30米,直径10米,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药王洞口有古红豆杉一株,高约20米,树干粗达3人合抱,枝繁叶茂,树龄在千年左右,是国内罕见的名木。

茱萸峰下,崖壁陡峻,在海拔1 080米的半山腰上依崖而建的云台山玻璃栈道,其中一段沿崖壁呈U形;另一段悬于千米悬崖之上,总长400余米,宽约1.6米,地势险要,上下临空,视野开阔;上面可以观看茱萸峰、重阳阁等景点,脚下可望万善寺、小寨沟、地质博物馆等景点,大山与大平原景观让你在这惊心动魄的崖壁栈道上自由切换,美不胜收。

> 峰丛


人文荟萃——百家岩

百家岩位于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最东端,为云台山园区综合服务大厅所在地。景区出露地层下部为中元古界云梦山组的紫红色石英砂岩,上部为寒武纪的页岩、灰岩及白云岩;下部地层多构成“丹崖长墙”,气势恢宏;而上部地层则构成典型的岩溶地貌。百家崖绝壁长崖与飞瀑、古塔相伴,别有洞天。此外,景区内的人文资源极其丰富。以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为代表,在百家岩活动长达20年之久,对我国古代园林文化从宫廷走向大自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有重要影响。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也曾在百家岩建有行宫,避暑纳凉。

钙化奇滩青龙峡

青龙峡园区位于公园北部修武县的西村乡境内,地处河南与山西两省分界线上,山高峡深。标志性景观青龙峡,全长7.5千米,宽10余米,最窄处仅几米,峡深达600~700米,呈近南北走向,为寒武纪与奥陶纪碳酸盐岩中断裂构造与河流深切作用形成的峡谷。青龙河流水蜿蜒,若青龙游戏;谷底因地势的起伏,形成泉水、瀑布、急流、涧溪、碧潭,钙华地貌,一泉一景,一潭一色,一瀑一姿,一溪一态,潭潭相映,瀑瀑相连,喷珠溅玉,色泽如绘,异景纷呈,原始的古朴和生命的灵动在这里演绎得活灵活现。其中,寒武系中的藻灰岩呈多级滩地出现,对研究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谷底流水形成的激流钙华滩,似一条金色黄龙,飞舞腾跃,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崖壁上溶洞各具特色,地层中古生物化石丰富多样,角石、三叶虫、叠层石等,诉说着数亿年前海洋中生物的繁盛。

高低错落九连瀑

九连瀑高低错落,呈阶梯状分布。瀑布的形成受控于这里相间分布的中厚层与薄层碳酸盐岩,中厚层碳酸盐岩形成陡坎成为瀑布,薄层碳酸盐岩层形成激流缓坡,瀑布与激流缓坡密集分布形成九连瀑。瀑水流向由于受到本区发育的两组垂直节理面的控制,呈现出紧密的蛇形弯转,宛如一条游动的白龙。九连瀑有的气势磅礴,如飞龙探渊;有的平整细腻,光滑似锦;有的轻扬细洒,似含羞少女。它们形态各自独立,却又相互依存。它们以水搭桥,以水牵线,相映成趣,在青山掩映的河道之中勾勒出一幅素雅、美妙的水墨画卷。

> 九曲神龙不回首——九连瀑


> 鲸鱼湾


此外,园区植被发育,郁郁葱葱,千年榔榆林苍莽古朴,秀木茂林,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水美山奇峰林峡

峰林峡园区位于公园东北部修武县境内,分为峰林峡和净影峡两大景区,是一处以峡谷和峰林为主体、以水美山奇为特色、以丰富的人为景观为内涵,供游客度假休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猎奇探险的地质公园园区。

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碳酸盐岩石峰。在标准的峰林地貌形成之初,林立的石柱之间往往是基部峰座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这种景观又被称之为“峰丛地貌”。

峰林峡出露的地层,下部为寒武纪的紫红色泥岩与碳酸盐岩,上部为奥陶纪的碳酸盐岩;北东东向的构造在这里等间距分布,并有北西向的构造切割穿插;流水沿着这些构造破碎带深切形成的裂隙谷把山岭分隔成了一道道高数十米至数百米、两侧均是悬崖绝壁的峰墙。碳酸盐岩固有的可溶性,使峰墙的顶部在不均匀的崩塌中常常表现为北方特有的棱角分明的峰林。

峰林峡深切的峡谷在规模上虽然不是那样宏大,但正是由于谷小密集,地壳抬升与水流下切急骤,才形成了峰林峡地区峡谷间列分布、峰墙与峡谷并行这种特有的地貌景观。峡谷幽深,峰林奇特。峰林与峡谷间河流蛇曲蜿蜒,形成多处牛轭湖和离堆山。安谧的翡翠湖四面环山,两岸青山倒影湖中,偶尔空中飘来朵朵白云,水天一色,如诗如画,行船荡于水面,四面猿声啼不住,峻岭峭峰入画卷。九曲十八弯的峰林峡谷,弯弯有洞天,真好比云在天上走,人在画中游,因此就有了“云台天池”之美名。

世外仙境净影寺

位于峰林峡上游太行山腹地的影寺村,山水环绕,溪瀑纵横,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这里曾经是一处绝妙的“牛轭谷”。这“牛轭谷”,是在距今大约260万年前古卫河形成的蛇曲河流的基础上,由于太行山的抬升长高,蛇曲河流形成深切的曲流峡谷,随着流水对河谷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在影寺村的东部河流切穿山脊,形成一道山门。卫河水走捷径自然截弯取直改道而出,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影寺村所在的牛轭谷。因这种残留谷底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谷”,是一处难得的地质奇观。风景独特的“牛轭谷”地也成为日后儒、释、道三家高人、逸士修身养性的圣地。“牛轭谷”周边集奇山、溶洞、飞瀑、流泉、古寺、净湖、白松、幽谷、石刻于一体,被誉为“世外桃源”“洞天福地”。

曲流峡谷青天河

青天河园区位于公园中部的博爱县境内,由青天河、丹河峡谷和月山寺三大景区组成,是一处以峡谷地貌为主体、以奇泉异涧为特色、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供游客休闲度假、观光游览、科普教育的地质公园园区。青天河大泉湖素有“北方三峡”“桂林山水”之美誉,博竹苑竹林参天,靳家岭红叶灿烂,月山寺是中国“八极拳”的发源地。

青天河是一处发源于太行山腹地的深切曲流峡谷(河谷)景观,九曲回转最具特色,代表性景观是鲸鱼湾和鲢鱼湾。鲸鱼湾为青天河曲流峡谷中一个半圆形转弯,其内侧的山梁外形酷似鲸鱼头部,近2米高的落水线恰似鲸鱼的唇边。地学研究认为,这种曲流峡谷,是在太行期古夷平面上形成曲流河的基础上,经后期的长期侵蚀和下切而成。谷底之上高达百米的崖壁上保留的第四纪河流沉积物就是地质历史变迁的见证。

层林尽染靳家岭

靳家岭是青天河秋季太行红叶的最佳观赏地。这里红叶面积大,有近10万亩连天红叶覆盖着区内峰岭沟崖。靳家岭红叶色泽鲜美,娇艳欲滴,靳家岭红叶绚若晚霞、流光溢彩,品种繁多,既有南方灿烂的栌叶,又有北方火红的枫叶,种类齐全,兼容南北,可观性强,形形色色,惟妙惟肖。此处更有树龄达2 500余年的黄栌王。

金秋时节,秋色绚烂、层林尽染。10万亩红叶,涨红了青天河山巅。远眺红海泛波,景色如画。靳家岭红叶成为南太行山最为得宠的旅游资源,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的又一大亮点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赏秋。

雄多险秀神农山

神农山园区位于公园西部的沁阳市境内,面积96平方千米,分为紫金顶、仙神河和逍遥河三大景区,是一处以奇峰、异岭和峡谷为特色,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供游客赏景寻幽、野营探险的地质公园园区。园区内地貌景观独特,雄中有险、险中见奇;盘谷寺断层横断山前,龙脊长城挟持于峡谷之间,峰墙、峰丛步移景换;白皮松锦上添彩,太平寺、摩崖石刻人文生辉,共同构成了园区最为靓丽的风景。

龙脊长城

龙脊长城是夹持于两条峡谷间的龙脊状山岭,长11.5千米,宽数米至10余米,高100~200米。山岭上部为4亿多年前奥陶纪时期形成的中厚层石灰岩层,近水平的层理和两组垂直节理共同将石灰岩层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好像一块块巨石堆砌的石墙,一岭九峰,岭若长墙,突起部位状若烽火台,蜿蜒于群山之上,宛若大自然造就的一座“天然长城”。

山水奇秀的云台山受到了数以千万计游客的追捧和喜爱。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峡谷长崖亦然,较之以往不一样的是,原本默默无闻的飞瀑流泉、高峡幽谷之间,有了更多身着各色服饰游客的装点。

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以来,云台山这颗南太行的璀璨明珠创造了业界瞩目的“云台山速度”和“云台山效应”的旅游传奇。这一奇迹,被社会各界誉为“焦作现象”。借助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效应,云台山跨入了名山大川的行列。云台山所在的焦作市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旅游城市的转型。

云台山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热情好客的云台山正张开双臂欢迎您的到来,欣赏山水美景,感悟云台山人的热情大爱。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