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土地资源 尊崇自然之道
Online: 2020-10-20
本文引用格式
本刊主编.
叶赛宁说:“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有些人将此与信仰、事业、家庭、人生等诸多方面进行联想和解读,我则更以为这是在表达土地是每一个灵魂的故乡。人们生在这土地之上,有所弃、有所取、有所坚持,在源源不断的付出中耕耘追求,除了获得普世价值外,更大的收获是一份源自心底的力量,可以对抗外界的喧嚣与岁月的动荡,从而保持心底最深处的安宁,只因为土地是每一个灵魂的故乡。
本期特稿《呵护土地资源 建设美丽中国——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创新与发展》介绍了我国开展土地管理40年来的改革与创新;《莽莽草原 灼灼文化:探秘地球“皮肤”——草原》一文在进行草原科普的同时,还提出了“师法自然”理念,讲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镓——一种新兴的战略矿产资源》概括了镓的潜力与地位;《高原明珠——甲基卡锂矿》向读者讲述了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亚洲最大固体锂矿的三两事;《致广大 尽精微——“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计划》向读者介绍国家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张衡一号”,讲述这一卫星的功能、意义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地球的“固碳海绵”——泥炭地》主要说明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水陆间过渡的自然体泥炭地的情况,详细介绍了它的效用、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措施;《太行明珠——云台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推介了坐落于太行山南端的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将其四时变化、主要景观通过地学知识讲述出来;《慧眼识宝——红珊瑚与“红海竹”的鉴别》介绍了珊瑚的重要属性以及鉴别技巧;《朱砂文化》详细描述了朱砂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用途和意义,重点推介了朱砂在不同文化维度中的重要性;《黄河故道生态林》《人间瑶池白水台》等散文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
辽阔土地,河流奔涌。高粱红时,天地同酿。人们常将大地喻为母亲,以“你让我栖息,你让我行走,你让我奔跑”礼赞大地对人类的贡献。然而,高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人类生活图景不断异化,手机控制身体,人与土地之间在感情上日渐淡漠疏离。土地作为一个“冷门”话题,未来或只能依赖个人的切身记忆来获取在当下社会的追示意义。在人与土地的连结已变得不太亲近的今天,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在不大的一方泥土上,开荒种菜,施肥,捉虫,收成用来款待三五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