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0, 24(3): 1-1 doi:

刊首语

一张蓝图刻下绿水青山 发展创新推动和谐共赢

本刊主编

Online: 2020-07-20

PDF (179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本刊主编. 一张蓝图刻下绿水青山 发展创新推动和谐共赢.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20, 24(3): 1-1 doi: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国富民强是最基本的变化。而这背后是价值观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需求的变化。当下,我们应该思考用什么空间去满足这样的需求,在供给方面怎样去建设这样的空间体系?

40多年来翻天覆地,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比如绿水青山不会变,幸福安康不会变。未来的空间规划,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那些具有长久价值的资源。明天做什么,取决于后天需要什么。自然资源人努力探寻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空间格局之路,提供多类型、多尺度、多功能、满足不同需求的魅力空间体系,让经济社会与文化相互融合,让美丽中国和美好生活相得益彰。

本期特稿《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与未来城市发展》详细划分了我国空间规划的六大逻辑,以及以构建覆盖中国整个国域的空间数据库为重点的城市发展的技术突破;《探寻喜马拉雅群山中的聚宝盆——拿日雍错》通过寻觅高原的第五朵金花,细说拿日雍错的富饶与神奇;《独居石——20世纪稀土和钍资源的重要来源》介绍了独居石及其背后的全球稀土产业格局的转变史;《黔之明珠 威宁草海》向读者介绍贵州威宁草海的形成、演化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述说地下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阐述数量与种类繁多的地下水中有机微污染物,为读者讲述它的来源、检测和修复;《红色岩溶:从远古中醒来》一文从形成、形态、分布地区、保护建议等方面向读者展示一种新发现的岩溶景观——红色岩溶;《一石一乾坤——暗藏奇韵的艺术“石”光(第三篇)》承接上期内容,为读者解释了赏石艺术的鉴赏过程;《地质之净》展示了四季轮回的安逸与静谧;《青山有幸成仁人——朱载堉与羊头山》讲述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与一座大山之间相互成就的故事;《古诗的地学解读——明陈棐之<祁连山>》以古代文人墨客的视角,描画中国西北地域文化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词深人天 致远方寸》从文本词率统计分析的方法,认识方先生的“思民”与“为公”;《春到黄河边》《山水林田湖草》等散文诗歌呈现了人们对祖国山河的隽永初心、纯粹情怀。

青川绿水,碧草蓝天,绘染一幅风景,人间山河,秀丽天疆。我们眼中充满希望,心中常怀敬畏之心。守护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建设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让美丽中国阔步向前,让自然美景永驻世间。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