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一乾坤——暗藏奇韵的艺术“石”光(第二篇)
作者单位/重庆市生物技术研究所
责任编辑: 王依卓
Online: 2020-04-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雷敬敷,高级农艺师,高级工程师,生物技术副研究员,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与艺术顾问,《石海玉珍》《观赏石美学概论》《历代石谱文献概论》《赏石与艺术》《中国图纹石大典》《中国造型石大典》等著作的作者或主编,现为《赏石艺术》杂志主编。
本文引用格式
文图/雷敬敷.

观赏石,是人们从大自然中发现而选择,因审美需要而艺术安置,并赋予人文内涵的纯自然石品。
观赏石, 是人通过石之载体,赏玩读悟,人石互动,命名并安顿的艺术行为,也是诠释演译而点石成金使之内蕴不断升华的行为艺术。
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论,常常被不少赏石者奉为圭臬。从赏石的趣味审美角度看,奇石当然也是越“似”越好,这也是奇石能够成为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大众化收藏活动的基础。承接上一期所探讨的有关于赏石艺术审美情趣,这一期将为读者介绍关于赏石艺术品及其精髓。
奇石无语,是因为它承载了上亿年历史的分量;奇石有灵,是因为它积淀了从古到今的人文遗产。赏石艺术品既是赏石艺术创作的成果,又是赏石艺术鉴赏的对象,让我们来作一番巡礼。
赏石艺术品的三个统一
赏石艺术品是其自身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创作主体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也是创作主体对主客观世界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赏石艺术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天造的奇石是形式,在这外在自然美的形式框架中所注入的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是内容。而这内容又以命题、配座、赋文、组合、陈设等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向公众传达。
笔者藏石《桃花溪渡》,对其点评曰:“早春二月尚寒,夹岸桃林花喧。当年古渡安在?只有往事如烟。水墨晕染岁月,画面细吟名篇。悠然南山不见,心静依旧为仙”。通过点评,将画面之象与怀古之情交融在一起,较好地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赏石艺术品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作为赏石艺术品,它必须是感性的;在审美的愉悦之中又蕴含着创作者的理性追求,或以善为美,或以石比德,实现了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统一。
台北台湾故宫博物院著名的《东坡肉形石》逼真到可以乱真。以黄金为材料的配座,却又非常理性地表明这不是一般的作为菜肴的“红烧肉”,而是比“红烧肉”不知珍贵了多少倍的石头。

赏石艺术品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蒋炜有一松花模树石,命题为《三千里胡杨》。笔者点评此石时,将回忆和情感纳入,是借景抒怀、以物寓情的再现与表现的融合:石开惊喜画出,胡杨尽显傲骨。三千里路风尘,三千岁月踟蹰。曾伴汉关驻守,曾慰唐僧行独。夏呈葱茏绿郁,秋展金辉如荼。当年屯垦荒芜,渠口一树兀突。临水如柳披挂,其上似杨叶舒。晨曦送余早起,晚霞流水濯足。五十年华过去,赏石乐生万福。

诗曰:瀚海月映草木枯,
逶迤胡杨心如初。
守护戈壁一泓绿,
记取丝路有归途。
赏石艺术品的种类
赏石艺术品较为常见的分类法是按造型艺术的类别进行划分。凡以平面赏析为主的观赏石都可以归于绘画,最典型的是图纹石类;凡以立体赏析为主的观赏石都可以归于雕塑,最典型的是造型石类。
图纹石类的图像按观赏者所赋妙意的“题材”,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食物、文字、风景等;按观赏者类比于绘画的“技法”,可分为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审美中通常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水粉画、水彩画等。
类比于国画的图纹石常称为水墨石,以黑色、白色、灰色或再赋以色彩,表现水墨在宣纸上点染、勾勒、晕染的意韵和构图的留白,如《明月松间照》。

类比于水粉画的图纹石常称为彩纹石或纹彩石,图像主要是由点、线、面(斑)的色彩纹构成,如《静娴》。水彩画的湿画法在晕染中带有半透明感,与雨花石、海洋玉髓、南红玛瑙、战国红玛瑙、黄龙玉等的图纹“隐显”“半透”相似,如《红玫瑰》,而水彩画的干画法则相似于《笑傲湖山》。



版画通常指单色平涂,边界无浓淡过渡的图纹石图像,别有一番清淡雅致的韵味。有的石友称之为“剪纸画”,如《东坡行吟图》。

图纹石类之中有斑驳色块、神似油画的笔触,远观视觉效果也有油画的意味,如《依园春韵》。

文字石是图纹石图像中的特殊类别,不但要有字形中可以意会的笔划,更要有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运笔、结字,甚而章法,如《中国梦》。

图纹石图像总是与平面赏析绘画的形式相类比而划分,如“烫画石”的称谓就以“烫画”为艺术参照,如《佛光泽万世》。从这个角度看,赏石艺术也可以说是“艺术赏石”,用艺术的眼光来赏石。

造型石类的塑像按“题材”划分,以人物、动物的具象、意象和难以名状的抽象者居多;按“技法”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四面或六面可观的圆雕,二是正、左、右三面可观的浮雕。
浮雕又可分浅浮雕,如《清冷》;深浮雕,如《众星捧月》。


不得不提的是,我国传统赏石艺术中,与灵璧石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英石的“瘦、透、漏、皱”,至后来的“丑”的赏石审美标准,已划入为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而矿物晶体是三维立体赏析的,从赏石艺术的艺术品分类看,也应与岩石类的造型石一样同归于造型艺术的雕塑之内。
赏石艺术品的流派
对于赏石艺术品而言,不仅有种类之别,也有流派之分。一种艺术流派的形成与艺术思潮、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手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赏石艺术的流派,大致可分为以下7类。
古典赏石艺术流派:以灵璧石、昆石(如《冰肌玉骨》)、英石和太湖石等古代四大名石为主要审美对象,偏重于山形石、岩形石赏析的流派。灵璧石在《尚书·禹贡》中有“四滨浮磬”的记载,在《云林石谱》中又位列第一,这是让古典赏石艺术流派引以为自豪的。

雨花石赏石艺术流派:南京北阴阳营出土的距今6 000年新石器时期的雨花石,是我国出土最早的观赏石。民国时期雨花石赏石大家张轮远和王猩酋分别著述的《万石斋灵岩石谱》和《雨花石子记》,对雨花石形、质、色、纹和造像的论述,使传统赏石艺术进入到当代。现在雨花石已从“天降雨花” 历史传承中泛化为全国江河的玛瑙质卵石。该流派已成为遍及全国并影响到海外的重要赏石艺术流派,如《春色满园》和《黄山云烟》。


海派赏石艺术流派:以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为背景的赏石艺术流派。它不以某一种或某几种观赏石为其主要审美对象,而是海纳百川,唯美是收。特别在精微配座、小品组合上独树一帜,如《天书解论语》。

长江石赏石艺术流派:以长江图纹石为主要审美对象。长江石友特别将其称为长江画面石。以画读石,以画赏石,以画鉴石,以文化气质的“文气”和“诗情画意”为审美追求,如《人间四月天》。

松花石赏石艺术流派:以清代康熙、乾隆、道光三代皇帝对松花石砚的题咏和松花石砚曾为大清国宝的历史为文化内涵,赋以松花石赏石艺术宫廷文化传承的色彩;以对松花石审美形象的多样性和采掘清洗中的审美期待为其当代特色,如《敬虔》。

泰山石赏石艺术流派:以秦始皇泰山封禅的历史典故、泰山石敢当的民间习俗和以物比德的儒家思想为文化传承的内涵,以片麻岩的泰山观赏石为审美形象,形成了特有的群体赏石艺术特色,如《孔子》。

战国红赏石艺术流派:战国红是一种红缟玛瑙的简称,属于图纹石类的切磨石。先秦的考古发现中以战国时期红缟玛瑙出土量为最。这种对战国红历史传承的溯源和正名的成果,获得了战国红赏石艺术流派石友的广泛认同,如《金刚鹦鹉》。

全国各地石友以优势石种的审美特色、群体的审美理念、地域的品牌创建为导向的各种赏石艺术流派的兴趣,如百花竞放,异彩纷呈。表明我国赏石艺术已进入到更加注重文化内涵、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新时期。
(未完待续,我们将在下一篇中讲述赏石艺术品的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