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0, 23(2): 38-41 doi:

地质奇观

界画陆上边防与万里海疆——丹东五龙山与水

文/杨佳林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责任编辑: 张佳楠

基金资助: 本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辽宁1:5万汤山城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  DD20160049-1
“辽宁1:5万鞍山、大孤山幅区域地质调查”.  DD20190042-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等项目联合资助.  2016YFC0600108

Online: 2020-04-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杨佳林,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早前寒武纪地质、造山带变质演化及区域地质调查研究。

PDF (1941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杨佳林. 界画陆上边防与万里海疆——丹东五龙山与水.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20, 23(2): 38-41 doi:

> 峰染群峦 杨智宽/摄


界画陆上边防与万里海疆,丹东都是起笔之处。这座原名“安东”的城市饱含“东方平安”的希冀。

丹东地处边陲,自古为军事要塞,是我国海岸线北端起点。境内的五龙山与中朝友谊大桥、锦江山、九连城、凤凰山、大孤山等风景名胜,成为连接辽宁旅游的金三角纽带、中朝边境线上的旅游度假胜地。

“五龙斗蜚兽”说的是五龙山的故事。《山海经》中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壮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蜚兽所到之处遇水水竭、遇草草枯,瘟疫泛滥无药可医。西海龙王敖闰领玉帝命带领长子敖摩昂、次子敖荣、三子敖烈、四子敖望,施法前去降服蜚兽。龙父龙子五人与蜚兽苦战,调四海之水淹之,移四方之石困之。鏖战七七四十九天,蜚兽疲累。最终龙长子敖摩昂使用手中圣器三梭锏,刺其兽喉。一腔绿水喷薄而出,化作一条大江,蜚兽亡亦亡矣。龙父子五人为防蜚兽亡灵复活,口念灵咒,随即化做五道首尾呼应的山梁,将蜚兽镇压。蜚兽灭,玉帝欣喜普降甘露,四方欢庆。观音菩萨恐龙王父子因思乡归海,蜚兽日久无人镇压再次苏醒做乱,遂报请玉帝,做法将手中玉环投入五龙群山之中,将其化为一口圣井,与西海相连,并赐名曰锁龙井。

蜚兽毙亡时化作的一腔绿水,日夜奔流不息,与五条圣龙化做的五龙山交相辉映,形成一方风水绝佳的宝地,护佑当地百姓,即为后人所称的鸭绿江。

溯源五龙山

五龙山坐落于辽东半岛,地处丹东市近郊,属于长白山系余脉,主峰丁歧山海拔708.5米。五龙山共有90多座山峰。有人这样描述五龙山:“山中林木葱郁秀美,峰壁耸立,清溪潺潺,鸟语花香,其沟壑峡谷之栉比,其巨石悬崖之怪异,其庙宇古迹之灵气都是风格迥异、自成一派,恰似一幅饱含浓墨的水墨丹青。”

早在清末,五龙山就被列为“安东八景”之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政府曾计划将五龙山建成“国立公园”。从当时的旅游规划图上看,已标示的景点就有40多处。景点名称大多与中华龙文化和佛教文化相关,说明此前的五龙山就有着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追溯起来,五龙山,蒙语为“它本特勒根”,意为“五条龙分别卧于山上。”也就是说,五龙山的称谓在元代就有了。五龙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仍是进出丹东的交通要道。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光,使得五龙山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四时美景慰心灵

五龙山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11℃,降水量为800~1 200毫米。充沛的降水、适宜的气候,是五龙山成为天然动植物王国的先决条件。山中已被国家列为珍贵树种的就有刺楸、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黄榆、紫椴、白腊等;珍贵的药材有十余种,如人参、野生天麻、灵芝、辽五味、贝母,等等。纯天然绿色食品,如各种野生食用菌类和山野菜等,有50多种。每到采摘的时节,周边的老百姓成群结队上山采山菜。因为五龙山地处城市近郊,交通非常方便,也吸引了许多城里人利用采山菜的时机放松心情、休闲游玩。五龙山山高林深,树木繁茂,更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猪、狍子、獾子、戴胜、雉鸟、布谷、山鸽、林蛙、小鲵、淡水龙虾等为美丽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五龙山有四大美景:第一景是顶歧烟峦。每到春天,绵延数十里的五龙山会笼罩在雾海之中,山浮云海,云绕峰峦,整个景区如在天界一般。第二景是长虹饮涧。当地民谚“五龙山戴帽,大雨必来到”,是指五龙山夏日雨量充沛,雨过天晴后的五龙山,溪唱泉跃、群峰如洗,山中湿气蒸腾形成道道美丽彩虹,于谷中、涧中架起彩桥,正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第三景是枫染群峦。秋日的五龙山是枫的世界、枫的海洋,各种枫叶渐次红了,为五龙山披上了红的袈裟、红的衣裙。值此赏枫寻秋之时,会有众多的画家和摄影家前来采风。第四景是苍龙负雪。当北国之冬来临,万里雪飘之际,雪落枝条如万树梨花,雪落峰峦如山披银纱,站在高处,一道道山梁,一座座峰顶,被白雪渲染成一幅北国苍龙负雪的画卷。五龙山的四大美景分属四季,所以,无论哪个季节来此旅游观光,都会给你带来美的享受、美的陶冶。

> 苍龙负雪 杨智宽/摄


五龙山的地质学起源

五龙山是由造山运动-板块碰撞形成的。通过对五龙山锆石铀-铅测年、原位镥-铪同位素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测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五龙山岩体形成于124百万年左右,侵位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属弱过铝质-过铝质岩石,经历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过程,富集铷、钍、铀、钾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磷、钛等高场强元素,中等铕负异常,为I型花岗岩。岩浆物质来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下地壳镁铁质火成岩的部分熔融,侵位过程中受到上地壳长英质物源的混染。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五龙背花岗岩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辽东半岛白垩世的伸展环境是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造山后伸展作用和下地壳拆沉作用的联合制约。

畅浴温泉跨五龙

五龙山是观光览胜的绝妙去处,山下的五龙背温泉则是休闲健身的理想之地。抗美援朝期间,郭沫若先生去前线慰问归来,途经五龙山,曾留下这样的诗句:“烟囱林立望安东,畅浴温泉跨五龙。东北人民心血汗,化将地狱作天宫。”

这里说的温泉,就是指五龙背温泉,位于丹东市西北郊25千米处,因地处五龙山背而得名,有“五龙神水”之称。现已探明其受北东向深部断裂构造控制,地热资源属于断裂型,水量和水温直接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出水区岩性多为花岗岩,少数为混合岩或变质岩。

温泉的形成是由大气降水或地表第四系潜水沿断裂破碎带深循环过程中,在正常地温梯度下吸收地球内热形成热水,地热水循环上升,同时和加温出露处上层的地下水,一起涌向地面,往往在山间洼地、河谷、河流阶地、滨海盆地或山前地带出露。之所以在这些地方出露形成温泉,是由于补给区与排泄区的相对高差造成的静水压力所致。另外,围岩中花岗岩所含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会提供部分热能,但所起作用不大。由于受地表第四系潜水以及与其有水力联系的海水影响,温泉水的化学成分被改造、水化学类型变得复杂、矿化度变化较大,但仍能显示温泉水温与其矿化度呈正相关的基本规律,且产于花岗岩区的热水,其矿化度低于片麻岩区。这说明五龙背温泉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地热水循环过程中,从围岩溶滤而获得的,进一步证明了地表水沿断裂带循环—地热增温形成温泉的机理。

五龙背温泉地热异常区范围内现有温泉井28眼,年开采能力为76万~100万吨,温泉水地自给量为80万~90万吨。五龙背温泉水自20世纪80年代为地表自涌状态,由于当地开发利用温泉水量过大,导致在枯水期温泉水面下降至地下29米。近几年当地加强了管理,限制温泉外流,使五龙背温泉水面稳定在地下14米以上。

五龙背温泉地热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硫酸钠型为主,还含有大量的氟、溶酸性二氧化硅和放射性氡,部分温泉因受海水的影响,含有氯化钠、溴和碘等。温泉水水温为38~73℃。2017年辽宁省第七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在丹东五龙山风景区西侧成功打出一眼温泉井,成井深度2 127米,水温 46℃,日出水量610吨。经检测,该温泉水含有多种矿物元素,其中氟含量达到国家理疗矿泉水命名标准,属氟理疗热矿泉水,是著名的温泉疗养圣地,对关节炎、神经痛、风湿病、皮肤病等各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被载入《中国名词词典》。

五龙山和五龙背温泉是丹东文化一隅,既是自然资源与社会人文的美丽邂逅,又是一个潜在的实践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的金山银山,探索培育地质旅游与健康养生产业等优势又将是丹东生态文明建设的起笔之处。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