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0, 22(1): 52-57 doi:

书香·众弹

中国早期地质事业中的“ 第一”

文图/焦奇, 王鑫 整理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图书馆

责任编辑: 张佳楠

Online: 2020-01-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焦奇,中国地质图书馆馆员,从事地学文化研究

PDF (424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图/焦奇, 王鑫 整理. 中国早期地质事业中的“ 第一”.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20, 22(1): 52-57 doi:


中国近代地质科学萌芽于清朝晚期,从最初通过译著与报刊途径传播地质学知识(1911年以前),到地质科学初步开展阶段(至1922年),即为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早期。一些有识之士、学者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为彰显他们在中国近代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本文参照黄汲清先生《我国地质科学工作从萌芽阶段到初步开展阶段中名列第一的先驱学者》一文中所涉及的人物,时间以早期阶段为限,人物选择略有不同,辅之笔者研究整理,配加搜寻的人物及著作学术领域相应图片,更直观地展现其取得的成就及意义,便于读者了解早期地质事业史,并以此纪念和弘扬先驱们的开拓精神。

华蘅芳(1833 — 1902)

第一位翻译西方地质科学文献的学者。

清末数学家、科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与玛高温于1869年合译出《金石识别》。该书首次将近代矿物学和晶体物理学知识系统介绍到中国,是当时中国最具史料价值的一部矿物学译著。后与玛高温又合作将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译为《地学浅释》,是我国最早翻译的西方地质学书籍。


> 《地学浅释》内页


> 《地质学原理》(PRINCIPLES OF GEOLOGY)内页


王宠佑(1879—1958)

第一位编著中国地质文献目录的学者。

冶金学家 ,我国现代炼锑技术开拓者。他的英文专著ANTIMONY(《锑》)是国际上关于锑的第一本专著。该书被各国冶金界视为锑研究的权威著作,不断被相关学术论文引用。他还编著了BIBLIOGRAPHY OF THE MINERAL WEALTH & GEOLOGY OF CHINA,这是第一部有关中国地质文献的目录。


> 《中国地质矿产文献目录》封面


> 《锑》专著内封


顾琅(1880—1939) 周树人(1881—1936)

第一部中国地质矿产著作的合纂者。

顾琅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系,回国后在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教务长,辛亥革命后从事矿业相关工作。他撰写的《中国十大矿产调查记》是我国地质矿业的重要文献。

周树人,即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顾琅,我国地质矿业先驱者之一。二人合作编写的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著作——《中国矿产志》,清政府给予很高评价和认可,批准该书为“国民必读”书。该书实际是在周树人以“索子”为笔名发表的《中国地质略论》(《浙江潮》月刊第8期,1903年10月)基础上扩展而成。周树人在文中最早概述了外国人在中国的地质调查活动,并一直被后人沿用。1(1经考证,第一篇论述中国地质的文章(《中国地质之构造》,在1903年的《科学世界》第二期和第三期连载)是出自虞和钦先生之手。虽如此,但周树人在中国地质学史上的先行者地位依然是无可动摇的。)


>《中国地质略论》文章


> 《中国矿产志》封面


张相文(1866 —1933)

第一位编著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学》的学者;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术刊物创办人之一。

教育家,革新中国地理学的先驱。1909年,他在天津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的地学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并当选为会长,次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术刊物——《地学杂志》。中国地学会成立及开展的研究与学术活动,对早期传播近代先进科学知识、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我国近代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在近代地球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09年,他以日本横山又次郎的《地质学》为底本,编著四册《最新地质学教科书》,书中一些名词术语,与现今提法基本一致。


> 《地学杂志》封面


邝荣光(1860—1962)

第一位编绘区域地质图的学者;

第一位编绘古生物图版的学者。

中国近代第一批官费幼童留学生,第一批矿冶工程师。他绘制的《直隶地质图》和《直隶矿产图》,填补了我国矿产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他绘制的《直隶石层古迹图》,将三叶虫、凤尾草、螺等古生物化石图版描绘得相当准确,几乎可以鉴定到属。


> 直隶地质图


> 《直隶石层古迹》图


章鸿钊 (1877—1951)

第一位撰写中国区域地质论文的学者;第一位在中国大学讲授地质学的学者;

中国第一位地质科长;中国地质学会第一任会长。

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1908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理科大学地质学科,完成毕业论文Goelogy of The Environs of Han-cheou-fu,China(《中国杭州府邻区地质》)1911年毕业回国,在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讲授地质学课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在实业部矿政司下设的地质科任科长。1921年,其著作《石雅》一书出版,主要论述中国古代使用的各种金、石、玉器,也讲古生物化石和药用矿物,是一本材料丰富、考据精详的考古地质学专著,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矿物知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开创了中国矿物学史研究工作的先河。1922年,在其积极倡导下,于年初成立中国地质学会,其被推选为首任会长。


> 《中国杭州府邻区地质》英文版论文封面


> 《中华地质调查私议》手稿首页


丁文江(1887—1936)

第一位地质学教学机构首脑;第一任地质调查所所长;第一位发表地质矿产调查报告的学者;

第一位远征边疆的学者;第一位进行煤田地质详测并拟定钻探计划的学者;

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资源论文的学者。

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1913年受聘担任北洋政府工商部佥事,职务是矿政司地质科科长,起草了《工商部试办地质调查说明书》,与章鸿钊等创办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和地质调查所,担任两所首任所长。1913年,与其他学者合作撰写了《调查正太铁路附近地质矿物报告书》,这是中国地质学家第一个公开发表的学术报告。1914年,他在太行山工作之后,只身一人前往云南调查个旧锡矿和东川铜矿,并调查研究了云南、四川、贵州三省毗邻地区,克服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山高水急等重重困难,以探险式的活动完成调查。1915 ~ 1916年期间,接受山东峄县枣庄中兴公司的邀请,详细调查了峄县煤田地质,测制了五万分之一的地质详图,编写了详细报告。他撰写的论文China’s Mineral Resources是中国地质学者发表的论述中国矿产的第一篇文章。


> 《工商部试办地质调查说明书》封面


> 《正太铁路沿线一部份地质图》


翁文灏(1889—1971)

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略》的学者;

第一位编绘中国地质图的学者;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地质会议的学者。

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1909年入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地质学,其毕业论文《勒辛地区的含石英玢岩研究》(La porphurite guart zifere de Lessines),1912年获理学(矿科)博士学位[Doctouren science(Minerale)]。他也是第一位学习地质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其著作《中国矿产志略》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矿产报告和矿业全书。书中附有一张六百万分之一的着色《中国地质约测图》,是中国学者自己编制的第一张全国地质图。1921年甘肃东部发生强烈地震,他率地震调查组离京赴甘肃地震灾区调查。这次调查是我国地震史上第一次对大地震所做的全面而详细的科学调查。1922年,作为中国唯一代表也是中国地质学家第一次参加国际地质大会,在会上发表了《中国某些地质构造对地震之影响》。该成果正式发表于《中国地质学会志》,这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篇有分量的地震学著作。


> 《中国矿产志略》封面


> 《中国地质约测图》


叶良辅(1894—1949)

第一位撰写区域地质专著的学者。

地质学家、岩石学家。执笔写就的《北京西山地质志》,是我国地质学家详尽解剖一个地区的区域地质的最早研究成果,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当时最完善的一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所附地质图由1:5万实测,缩小为1:10万,是当时水平最高的图件。这份资料长期为后人参考,可谓文图俱优,誉满中外。他对庞培勒、李希霍芬的地层分类,以及梭尔格论述的地质构造的错误处,均一一纠正。


>《北京西山地质志》封面


> 《北京西山地质图》


李四光(1889—1971)

第一位中国地质学者撰写“中国地质”,

第一位论述华北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学者。

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理论的创立者、中国地质科学事业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者。1913年,他留学英国,先学采矿,后改学地质;1918年完成硕士论文《中国地质大纲》。这是第一位撰写“中国地质”的中国地质学者。他后来在英国以英文出版了由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中国地质学》。他还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奠基者。


> An Outline of Chinese Geology(《中国地质大纲》)和THE GEOLOGY OF CHINA《中国地质学》书影


> Note on Traces of Recent Ice-action in N. China(《华北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和《庐山地质志略》书影


杨钟健(1897—1979)

第一位中国地质学术团体“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的发起、组织者和领导人。

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20年9月,他与地质学系学生共7人,发起组织建立“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地质学术团体。


> 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成立纪念照


以上所列部分先驱学者的“第一”只是时间上的第一,并不一定是成就上的第一。这些学者有些是学习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学习地质科学的并不多,但是在翻译地质学著作、开创地质学科,开拓地质学术领域方面,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在早期的地质事业奠基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促使地质科学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发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他们在科学领域所表现出的报国奉献和创新进取精神为后辈学者和地质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也带来无形的力量。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