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0, 22(1): 32-37 doi:

地质奇观

乾坤胜境 诗画武功

文图/李霞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责任编辑: 张佳楠

Online: 2020-01-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李霞,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地质公园申报、规划等地调科研项目;发表过《一江碧翠映丹霞》《丝路上的塞外江南》《梵天净土,大地乾坤》等文章。

PDF (1550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图/李霞. 乾坤胜境 诗画武功.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20, 22(1): 32-37 doi:

> 天上草原


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居罗霄山脉北支,地跨萍乡市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宜春市袁州区,2005年获批为国家地质公园。主峰白鹤峰海拔1 918.3米,起伏绵亘120千米,是江西省境内第一高峰。景区内10万亩花岗岩高山草甸连绵于1 600多米高山之巅,与巍峨山势相映成辉,天下无双;峰顶神秘的古祭坛群距今已有1 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华夏一绝;气势恢宏的Z字形陡崖飞瀑群、云海日出、穿云石笋,奇特的怪石古松、花岗岩峰林地貌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巨型活体灵芝等景观令游人叹为观止。

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竹杖芒鞋缘登道,游人步履彩云间。九龙高峙万山丛,云中草甸烟霞灿。流泉飞瀑水潺潺,虫鸣鸟啼绕山涧。盈顶佛光金可镀,连坡媚色秀能餐。仰峰云涌疑藏鹤,望寺烟弥定有禅。峰、洞、瀑、石、云、松、寺,风景如画入诗篇。雄、险、奥、幽、秀、旷、绝,世间难得几回见。

巍巍武功 赣之巅峰

东南天柱有三,盖衡庐与武功,衡首庐尾武功中。武功天柱,居横亘湘赣之罗霄山北支,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其壁立赣西之境,轴连吴楚之间,方圆四十余里,山之延袤八百里。主峰之白鹤,高近六千尺(1 918.3米),最为赣之大顶。其始记于善长(郦道元)之《水经注》,“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纪功”。旧曰“兹山”,因“兹”通“滋”,取其草木茂盛之意。《昭萍志略》载,至晋有武氏伉俪于此山修仙炼丹,故名“武公山”。至南朝陈武帝平侯景之乱,楚人欧阳氏梦武仙拥骑前驱,以告帝,帝以为平景之谶,遂赐名“武功”而名传千古。

> 石笋迎晖


武功山载亿万年地球之沧桑巨变,乃研究中国扬子与华夏古陆演化之天然场所。武功山起于罗霄-雩山褶皱带之武功山-玉华山隆起,溯至8.5亿年前,因扬子与华夏陆块碰撞,陆缘浅海之沉积物埋于深处,经高温高压,历强烈变质变形,始成震旦系乐昌峡群。至5亿年前早古生代,地壳抬升,海盆沉积陆源碎屑,形成寒武系复理石,奠定武功山核杂岩系覆层系统。嗣后,加里东运动渐起,古海盆闭合褶皱,武功山区隆升而受剥蚀。是时,华夏大陆受南海陆块挤压于北,扬子板块退缩于南,沿今萍乡—广丰古缝合带对接拼贴,初成华南统一陆块。至3.8亿~2.5亿年前,受古特提斯洋之影响,海水渐侵,武功山区再次沦为浅海盆地,沉积砂泥岩夹碳酸盐岩。晚期速升,致短时无积,彼时因地处低纬,沉积有煤。直至2.2亿年前,因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作用,致先期地层强烈褶皱,海水殆尽,而外动力渐强。待白垩纪恐龙初灭,此处岩浆异常活跃,大量重熔型花岗岩上侵就位,成岩浆穹隆,山体上隆,形成大型伸展韧性拆离带,遂引周缘深埋数千米之新元古代变质岩至浅表。尔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青藏高原隆升,致华南陆块再度拉张裂解为一系列展布殊异、规模不等之断块隆起与凹陷。彼时,重力滑脱应运而生,沿山体边缘形成与走向一致之滑脱构造。至喜马拉雅晚期,成今雄伟陡峭之断块山。山之西南,受风化,顶渐缓,其空间具明显“一核四带”之结构,自下而上乃岩浆岩核、韧性拆离带、剪切褶皱带、盖层滑脱带、前缘逆冲带。演化之完整也,遗迹之典型也,宇内唯尊。许志琴院士称,武功山非常有地质特色,是研究板块运动与抬升造山的窗口,是考证华南地块演化史的教科书,也是讲好地球故事、开展全民科普的绝佳地。

> 日月瀑


武功山以峰为体,奇峰罗列,瑰奇壮丽,怪石嶙峋,星罗棋布。形若穹状峰、锥状峰、脊状峰、石林式峰丛、独柱式峰丛、陡崖破碎峰丛,美妙绝伦,可谓“峰峰无石不迷人”。石林耸峙、石笋罗列者有之;纤巧秀丽、如雕如刻者有之;似人似物、类禽类兽者有之;独立成景、惟妙惟肖者有之;栩栩如生、伴以松云者亦有之。据查,武功山之花岗岩峰丛地貌有仰山、太平山、吊马庄、羊狮幕、千丈岩、发云界、九龙山等石峰、石台、岩洞等70余处,其形态别致,意趣无穷,盖武功胜景一绝。

> 武功山云海


> 云中草甸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山有灵犀常伴水,水有灵犀常在山;涓涓细流亦有景,一瀑三叠别不同。水乃武功之魅,水量充沛,长年不竭。石上清泉、潭上飞瀑、百丈直下、双瀑交融、百瀑横流……形之万千,或气势磅礴,如蛟龙飞流直下;或逶迤潺潺,如轻纱漫挂崖前,皆峭丽异常。独特之Z字形陡崖飞瀑,受控于南北、东西、水平之三组节理而成,为各大山岳风景名胜鲜有,实乃全球罕见。

胜日寻芳武功山,无边光景时时新。云遮雾障吊马桩,天马嘶鸣奋蹄忙(天马印蹄瀑)。遥望绝壁飞遐想,奇石破天舞霓裳。一线天过入仙境,翠竹掩映尽心瀑。飞流直下入龙潭,惊乎恍若天上来。尽心瀑若白帘,似银河倒挂,溅溅奔雪浪,滹滹响晴雷,美不胜收。兴浓不觉旅程单,捷步轻盈上金顶。飚水瀑布声如雷,飞珠渐雾气势宏。石上流泉水潺潺,疏影横斜水云涧,亦别有一番柔美情趣。

滴滴甘泉,潺潺成流,蜿蜒成河溪,汇成廿余方之武功湖,继而繁衍成九曲十八弯之胜境。水自天上来而为雨,自山上来而为瀑,自地壳深处来而为温泉。受花岗岩热穹隆控制,武功山地热能异常,环山链温泉分布丰富,恰似造化天成之环状金色项链,熠熠生辉。温泉洗凝脂,浴罢常回春。其水富含硒及偏硅酸等微量元素,沉浸其中,顿觉时光之柔软,梦境之温润,生命之美好。驰名中外之温汤富硒温泉,可浴可饮;世之罕见钱山氟氡温泉,让医疗康养小镇未来可期。

云中草甸 醉展春华

千山碧透铺云锦,万岭染芳茵。青山相待,白云有爱。徜徉脊顶,熏风澹澹。目极万顷,瀚海无垠。万亩草甸地处北纬27°江南湿润带,生长于花岗岩风化壳,绵延于千米高山之巅,层峦叠嶂,连绵不绝,于地球同纬度实属罕见,举世无双。因地处长江以南中亚热带南北部亚地带分界线,致使南、北坡现热带与温带殊异之植被类型,又地理位置、岩石组分与高山地貌之联合,造就广阔之草甸。漫步其间,云雾触手可及,缥缈似人间仙境,大有“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境。武功山乃户外徒步天堂,草甸乃群山最迷人之一抹色。登临武功顶,乐寻徒步趣,便赏北国景,无惧水烟寒。高山草甸诗画里,红岩云海翻涌。梦绕罗霄青碧海,魂牵湘赣长天。

万物有灵 道法自然

武功山生态优良,广袤兮原始森林,丰盈兮动植物资源,完整兮生态系统,实乃世外之净土。据统计,武功山植物多达2 000余种,动物200余种,种类较全且数量多。国家级珍稀动植物名上有之。“活化石”之银杏成片生长,最大者高20余米,直径近4米;千年桂花树、铁杉群、红豆杉群及万余亩成林台湾松,可谓全国罕有;依附古树之上巨型活体灵芝,生百年有余,乃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之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之黄腹角雉、华南虎皆可追踪觅迹;短尾猴、水鹿、娃娃鱼等珍稀动物常见山中。

> 武功山金顶


> 武功山帐篷节


武功山天象称奇,云多雾重,常山下天晴气暖,然山上云雾缭绕。武功云海如诗如幻,非烟非雾,恢弘之势,壮阔波澜。武功日出,照彻大千,冉冉上升间,奔腾澎湃,若普照众生之意蕴;武功日落,凄美绝艳,沉沉暮霭间,万顷红波,尝人生百年之顿悟。武功之幻,幻在一日不同天。雨落于山下,雾起于山间,云绕在山腰,霞映在山头。幻在四时不同景,春山明媚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绚丽而如醉,冬山明静而如妆。

武功山文化源远流长,自汉、晋始,道、佛两家便择之为修身养性之洞天福地也。史载东汉葛玄、东晋葛洪曾炼丹于此。金顶之“江南祭坛群”,自三国设道场迄今,已历1 700余年,堪称“华夏一绝”。自南宋浮休道人(文天祥)书赠“葛仙观”巨匾后,名震千里,香火不绝,古迹频增。至宋明时期,因明太祖提倡信教,致武功山香火鼎盛。山南北建有宫、观、寺、庙、庵、堂近百座,拥金顶、集云、三殿门、箕峰四大宗教丛林,乃湘赣著名道、佛两教胜地。善男信女顶礼膜拜,名士大儒作赋吟诗,晨钟暮鼓与墨迹挥毫间,皆为武功山增添无限风雅。正是,仙苑层峦接翠微,上林清境映余辉。烟村翠霭登金顶,罡风涤尽世俗尘。

> 十八排右


> 烈火卷雄风 红云映碧空


公园建设 与时俱进

武功山地跨萍、宜、吉三地,乃赣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境。明徐霞客曾曰“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武功之美景自是与武功之建设密不可分。千禧年初,景区建观光栈道、悬索桥、观景平台、高空玻璃眺台,设计依山就势,材质实用美观,无不体现工匠之初心,融风景之靓丽,实乃精品之桂冠。依托优美之胜景,开展多样之旅游。迄今,景区内已举办9届国际帐篷节、4届国际自行车赛、1届全国登山邀请赛、大学生户外挑战赛、越野赛及滑翔赛等专项赛事,且于全国首建户外文化体系,成为蜚声海外之节庆一流品牌。每年逾60万人至此露营、溯溪、漂流、穿越等户外活动,境外游客6万余人。

武功之巅莫若峰:群峰俊秀,层峦叠嶂,绝壁千仞,突龙峥嵘,耸峙拱列,巍峨瑰奇。 武功之奇莫若石:奇岩怪石,星罗棋布,峥嵘峻峭,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武功之秀莫若水:鸣潭幽泉,清凉甘甜,溪流蜿蜒,如琴如瑟,飞瀑似练,主带空悬。 武功之幽莫若木:古木参天,山色含黛,草甸凝绿,杉竹滴翠,山花烂漫,争奇斗艳。 武功之奥莫若云:如丝如絮,若隐若现,云锁雾笼,神奇莫测,云卷海涌,浩瀚无际。

武功天柱集众山岳风景之所长,兼具泰岱之雄伟、黄山之神奇、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清凉,得名人学士“天下名景集武功”之盛赞。此地青山四合,绿水环抱,八百里江山犹如画境;此境风光雄秀,古韵悠悠,万亿年积淀绰约迷人。奇山伴草甸,水帘共云月。丹青描不就,烟岚难掩映。明月清风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莫再言说以后,今草甸已绿,云海正翻涌!武功山正以开放之姿,绰约之景,迎接八方宾朋,共襄盛世之举。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