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旁的彩石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局
责任编辑: 胡勇
Online: 2019-07-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胡红拴,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诗刊》等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著有《南粤地学旅游胜览》《矿物华藏——矿物岩石的诗意世界》《矿物珍宝——岩矿美石世界的诗意记述》《名山胜地桂冠里的地学奥秘》,等等。
本文引用格式
文/胡红拴.
古道、彩石与美丽乳源
在粤北的湘粤交界处,有条横亘南北穿越南岭的秦汉古道,这条艰险的小道,或沿江而行,或穿山越岭,用武水之秀载中原文脉入粤,也将岭南之风物,逆流穿山而上,不远万里,携入中原,让中华之文脉交相辉映,和谐融融。位于广东西北端的乳源,正处于这条古道的中南部,恰似咽喉,镶嵌在湘粤连接的要地上。这条古老的驿道,也就与南岭崇山,与迷幻般的大瑶山,与武江与南水“长相厮守”了。两千年的“恋情”,默默地守护,默默地维护着历史的风脉,绘制着史海文化的图腾。
乳源的美,可不仅仅是由于这条古道,也并非单单因为有了那浓郁的禅烟和茂密的森林,那潺潺溪流,那飞瀑高歌,那婀娜瑶妹,那宗祠老屋,那石巷水塘,以及古道旁那一方方溢金流彩的彩石,哪一个不是乳源魂之所在?

正如一位艺术家所说,这构成乳源美的内脏,哪一个能够缺失?这美丽鲜活的粤北大瑶山,生活的琴弦,让这个勤劳、善良、纯朴的过山瑶民族魅力四射;这个世界过山瑶之乡,历经风雨,牢牢地镌刻在了乳源的崇山峻岭之中。
五彩石的传说
在瑶族同胞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传说。据说在远古的时候,女娲补天,曾将一块五彩石撒向了大瑶山,于是,大瑶山呈现五彩光芒,五彩瑶山之名也就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大瑶山圣山之别称。位于五彩瑶山的乳源,也许就是因为这五彩光芒的不同,在不同的位置是可以采出不同鲜艳色彩之石头的,那些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形形色色,斑斓华姿,意境悠远的石头,以其雅艳、以其悦心之诗意让人着谜。于是,大瑶山下南水之畔的乳源,也就出现了叫作乳源彩石的石中尤物了。瑶族同胞们祖祖辈辈对大瑶山的五彩石非常钟爱,这在瑶族的风物与风俗中可见一斑。尤其是瑶族姑娘,那种慧中清秀,那种巧手如花,将繁琐的工艺大道求简起来,一套瑶族五彩反刺绣出神入化,美奂绝伦。据说这技艺,就是从五彩石的色彩图案中领悟,得其奥妙神髓,出世惠民,装扮乡亲的。


但传说毕竟是传说,乳源彩石源流何在?根在何方?有何前世今生?我带着这样的寻梦情感,再次踏上乳源之路,踏上地质之旅,走进五彩瑶山,探秘那方地质之镜下呈现的彩石之神态。
揭开乳源彩石的面纱
我们从乳源沿乳桂公路前行,过游溪镇,折入游溪水系,沿着陡壁开凿的挂壁公路,艰难前行。山行十余里,龙谷电站跳入眼帘。当地人小冯说,瑶胞们是一路沿溪找彩石的,找到这里后,就到了“石之终点”,再往上游,溪谷里从没找到过彩石。这一奇怪现象,自然会让老地质和具有实践经验的采石人想到眼前的高山,那面向峡谷虚怀以待的山之姿态,羞涩地遮掩着美的真情。于是,我们披荆斩棘向山峰进发,结果,老天真的作美,竟在半山腰就找到了原生彩石的老巢。

山岩还是那方山岩,是什么机缘使这些藏于深闺的彩石走出大山呈现在世人面前?说起来自然离不开这个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龙谷电站。龙谷电站位于游溪镇和桂头镇之间,属大瑶山脉的南东侧,这里崇山峻岭高峙,这里峡谷深邃秘幽,水流湍急,巨大的水流落差也成为小水电站理想的秘居。为建好龙谷电站,也为了提高水的落差,建设者们在上游建起拦水大坝,沿水头标高在半山腰修建了引水渠,引水渠一路沿山腰行进至能产生足够大水流垂直落差处,再用粗大的下水管道与山脚下的发电厂连接,这种高落差产生的巨大水动力,就成为了龙谷电站电能的源泉。然而,使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修建引水渠时,大量采下被抛落溪中的“顽石”,却在经历若干年洪水冲击、细砂打磨及冲刷后,完成了“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那些当年的“其貌不扬”,变成了一块块色彩斑斓,质地细腻,让人爱不释手的石中尤物——乳源彩石了。因其美,瑶胞们不断地把这种彩石搬回家;也因其美,乳源彩石也成为朋友间交流和观赏的常客;也因其美,赏家不断从丰富的色彩中找到快乐;也因其美,观者更可在彩石复杂多变的纹理中发现诗的新意境;更是因其美,2010年9月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乳源彩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乳源彩石的前世今生
彩石美,美在乳源的一方天地。与地质专家们一道探究乳源彩石,就可知乳源彩石的前世今生了。乳源彩石的原岩形成于六亿多年前。我们在龙谷电站第一个观察点看到的彩石岩性为浅灰色、青灰色,岩石风化后,色彩转化为褐黄色、褐红色绢云母化泥岩或粉砂质泥岩;第二个点的岩性为青灰色、灰绿色,风化后为褐灰色、紫灰色泥质、粉砂质板岩。总的说来,这乳源彩石,是由一套浅变质的浅海相碎屑岩组成,属类复理式砂泥质岩建造。当地的地质专家吕飞英告诉我,根据1:20万韶关幅地质资料,该层位属乐昌峡群,其顶部硅质岩中发现了我国南方相关地层常见的古孢子,因此,该群地质时代应归晚震旦世。地质科学中所说的乐昌峡群主要由浅变质粉砂岩、细—粉砂岩、细砂岩夹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等组成。

我们在不同地段采了彩石样品,对彩石岩石样品进行岩矿鉴定,结果发现:乳源彩石的原岩为泥岩、粉砂质泥岩,主要以黏土类矿物为主,高岭石次之,陆源碎屑物则很少,硅化后含有一定的隐晶质石英,部分岩石有硅化现象,个别后期硅质含量较高,可定为硅质岩。

乳源彩石是如何形成的?彩石的母岩是富含铁、锰、钛等致色元素的石英粉砂质板岩,经过了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后逐渐形成。彩石的原岩经浅变质作用发生玉样的硅化,就变成了美丽的乳源彩石了。可以这么说,乳源彩石是极其稀有的地质岩石分类群,它含有硅、钙、铜、铁、锰、钛、锡、硫等元素,其硬度为4 ~ 7度。因岩石温润如玉,因而也被称为乳源彩玉石。

彩石的美,美在色彩,美在纹理,美在图案,美在诗般的意境。在乳源,处处都透着自然的神秘和芳香。乳源彩石应该是大自然给乳源的又一方馈赠。

我有一方细小的乳源彩石,但尽管小,画面却张力巨大,视野开阔,如临旷野古堡,如观沧桑史海。赏乳源彩石,其实,是在与大地对话路上小憩的一个驿站,心境的经,其实也是心静的境。我常常想那些与石为伴,与大地为伴的人们心境的状态,也于此品味人生与世态,石性如我,我入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