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沂蒙山——记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责任编辑: 王依卓
Online: 2019-07-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武法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地质公园专家数据库成员;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学、沉积学、地质遗迹保护及地质公园建设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共发表各类文章100余篇,出版地质公园研究专著、画册及科普读物20余部(本)。
本文引用格式
文/武法东, 蔡胤璐.

一处太古宙岩浆熔铸的古陆核心
一轴亿万年地球续展的历史长卷
一阙数千年文化谱写的东夷神曲
一尊近代史热血铭刻的沂蒙丰碑
滔滔沂水长,巍巍蒙山高!
天地之眷顾、造化之神秀,成就了灵秀的沂水蒙山;历史之厚重、文化之灿烂,哺育了智慧的沂蒙儿女。亿万年风雨雕琢的山山水水,诉说着地球发展的历史故事,引游人看客欣然前往,令专家学者流连忘返。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境内,由蒙山园区、钻石园区、岱崮园区、孟良崮园区和云蒙湖园区组成,总面积1 804.76平方千米。2019年4月,沂蒙山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中国第39家、山东省第2家世界地质公园。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有最古老的地层、太古宙大规模的侵入岩,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北方早期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这里有中国最早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已经产出180万克拉金刚石。这里是岱崮地貌的命名地,崮群簇集,形态典型,蔚为壮观;这里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东夷文化的中心,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沂蒙山兼有泰山之雄壮、黄山之秀美、华山之险峻,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在这里融聚。

让我们走进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遍历亿万年风雨雕琢的山山水水,聆听地球发展的故事,饱览它神奇而瑰丽的绝世盛景。
世所罕见的地质奇观
沂蒙山地质公园位于沂沭断裂带以西的鲁西隆起区,她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北方早期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

距今约28亿年前的新太古代初期,古陆台开裂,产生了巨型裂陷带,形成了巨厚的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泰山岩群,它是华北最古老地层之一。这里出露的科马提岩是目前我国唯一公认具有鬣刺结构的太古宙超基性喷出岩。蒙山是研究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带、探索地壳早期形成演化历史的绝佳场所,具有极高科学价值。距今27.5亿至25亿年期间,伴随着强烈的构造运动,区内发生了4期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来自地幔和地壳深处的岩浆吞噬了泰山岩群,并使部分先期岩体重熔,形成了条带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侵入岩系。这里是我国太古代古老岩系和二长花岗岩出露最好的地区之一,这些大规模发育的花岗质岩石为探索太古宙巨量花岗岩的成因提供了重要实证材料,对于建立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格架具有重大科学价值。距今25亿至6亿年期间,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总体处于隆升剥蚀阶段。其中,距今16.2亿年左右,牛岚辉绿岩侵位,标志着华北陆块的固结。这里是该期侵入岩的命名地和出露最典型的地区。

神奇瑰丽的稀世珍宝
1965年,山东当地地质队在常马庄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富含金刚石的原生矿——红旗1号金伯利岩脉。这一发现结束了中国没有金刚石原生矿的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原生金刚石产地,也是中国乃至亚洲储量和规模最大的金刚石矿。自1970年投产以来,累计产出180万克拉金刚石,为我国尖端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蒙山1号钻石”重达119.01克拉,连同附近产出的“金鸡钻石”“常林钻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3颗钻石,从而使这里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金刚石之都”。

蒙山金刚石形成于距今约27亿年前的地下200千米深处。距今4.5亿年左右,地下的幔源岩浆携带着金刚石晶体,沿着深断裂呈岩管、岩脉和岩床状向上侵入,后经剥蚀作用出露地表,这便形成了著名的蒙山常马庄金伯利岩型原生金刚石矿。
如今,这里集金刚石开采、矿业遗迹展示、钻石加工和婚庆度假于一体,成为了重要的研学科普基地和观光的乐园。
魂牵梦绕的岱崮之乡
崮群荟萃簇集,如一幅幅山水画悠然而成,似一首首无言诗挥洒自如。
面对随处可见的奇特山形,解放战争时期转战沂蒙山区的陈毅元帅曾诗兴大发,挥笔而作“一片好风景,七十二崮堪爱”的诗句。
令古往今来的人们钟情赞叹的卓然耸立的奇特山峰,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名“崮”。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状山或方山,原称为“崮形地貌”。因为在蒙阴县岱崮镇这种地貌类型最为集中、典型,因此又将其命名为“岱崮地貌”。岱崮地貌的特殊之处在于,方山主要由上下不同岩性的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一套寒武纪厚层石灰岩,抗风化剥蚀能力强,发育节理,长期的地表外力及重力作用使其不断坍塌后退形成典型的层厚、壁陡、顶平的方山“标志层”;基座由易风化的碎屑岩组成,总体厚度远大于顶部的标志层。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逐渐形成似锥体的缓坡。这种地貌类型在岱崮镇最为集中、典型,具有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也是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


天工造化,自然雕琢,历经6 000万年的新构造运动和风化剥蚀作用,座座崮体气势恢宏,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壮阔与雄奇。
岱崮是久负盛名的“中国蜜桃之都”,也被评为“中国最美小镇”。初春,65万亩桃花漫山盛开;8月,29亿斤蜜桃挂满枝头。岱崮所在的蒙阴县80%的山地丘陵种植了蜜桃,70%的果农收入来源于蜜桃,90%的村是蜜桃生产专业村,从早春到初冬都有蜜桃上市,果品销往大半个中国。
这里的土壤透气性好,微量元素含量高,光照充足,因此蜜桃色泽艳丽,果肉细腻,汁甜如蜜,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蜜桃的种植和加工,也带动了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经济的发展,并以蜜桃为纽带,带领山区人民走向了世界。
神奇秀美的山水灵韵
山做风骨,水为经脉。
连绵起伏的山峰耸入天际,云山雾海,仿若仙境。新构造运动造就了蒙山通天拔地的气势。
龟蒙顶,蒙山主峰,海拔1 150米,为齐鲁第二高峰,故有“亚岱”之誉,因酷似神龟俯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在节理(裂缝)的切割和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众多龟形石景观。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长寿的意思,“神龟拜寿”为一巨石俯卧高耸山峰之上,如一只巨大的神龟朝着龟蒙顶方向朝拜,惟妙惟肖,宛若天成。
鹰窝峰奇松横偃,壁立千仞。岩石沿节理切割,后又经历长期的风化剥蚀、崩塌作用,最终形成陡峭高耸的悬崖绝壁景观,非雄鹰不能临其上。
云蒙峰三峰并立,大云蒙峰尖峭高耸,直插云天,矗立于山脊云海之上,秀丽奇绝。小云蒙峰山势绝险、苍鹰不度,至今尚无人能登顶。大小云蒙峰形似“山”字,相传这里是仓颉所造“山”字之源。
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各类象形石妙趣天成、栩栩如生。
象鼻石,由于岩石节理发育,沿着节理面遭受风化侵蚀,岩石最终形成了大象鼻子的形状,伸长的象鼻似正在戏水,生动可爱。
“百鸟朝凤”,巨大的岩石坐落在山谷,恰似凤凰在这里栖息。待到山花烂漫,百鸟盘旋于涧,屏气闭目,凤鸣之声不绝于耳。该岩石也是沿节理切割破碎,又被后期风化而形成的。


风景如画的云蒙湖坐落于蒙阴县境内,东汶河与支流梓河的交汇处,是山东省第二大水库。1960年4月建成蓄水,总库容7.49亿立方米。云蒙湖水质优良,水资源丰富,是临沂市重要的水源。三面群山环峙,烟波浩渺,鸥翔鱼跃,它衔千山之秀,汇万壑之流,如苍龙俯卧山间,似明珠嵌于高峡。
惊天河沿嶂谷湍流而下,形成了叠瀑三潭,分别为“洗心潭”“涤虑潭”和“明真潭”,寓意游人来此可洗掉烦心、涤去忧虑,进而心明眼亮。美好的寓意背后是新构造运动间歇性的抬升,河流沿岩石中发育的垂直节理不断侵蚀,形成高低不同的三级台阶。潭水清澈,潭瀑相连,此番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岂是银河落,飞来万丈余。谪仙如可见,不复问匡庐。”
“如天花之散彩兮,若细雨与飞尘。绝壑万仞,断岸千尺,虽非龙门之倾峡兮,亦何啻黄河之奔流。”
如此美好的诗句都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中国”瀑布的不吝赞美。位于云蒙景区的“中国”瀑布,因所处崖壁轮廓酷似中国版图而得名,流水沿山涧自然成为三阶跌瀑,总体落差达80余米,飞瀑直下,气势磅礴,彩虹时现,魅力非凡。
沂水蒙山,集天地之钟情,造化之神韵,钟灵毓秀,生生不息。
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对于古人言,名山大川皆有大能。
夏商时期,始祖伏羲后裔在这里建立颛臾国,拜祭天地,祈求庇佑。
2 500年前,孔子登临蒙山,留下“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
这里祭山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了礼制正统的源头,是教化民心的起点,也是传承儒学的圣地。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纷至沓来。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更有康熙、乾隆都曾登临蒙山,赋诗抒怀。沂蒙山融儒、释、道于一体。万寿宫、玉皇殿、明光寺、雨王庙,宏殿重阁,晨钟暮鼓,生生不息。
沂蒙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东夷文化的中心、人们的祈福圣地、长寿之山。
淳朴善良的沂蒙风情
遥看八百里沂蒙山,长河流韵中清晰可见的是沂蒙山的红色风骨,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沂蒙人,以博大的胸怀、忘我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红嫂乳汁救伤员”“沂蒙英雄六姐妹”“孟良崮战役奋勇直前”等撼天动地的篇章。
泥土与岩石筑成的工事,曾经见证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沂蒙儿女用鲜血和生命筑就了新中国的基石,她们的英名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

沿着先辈足迹,沂蒙山人秉承坚定不移跟党走、艰苦奋斗不低头、坚忍不拔有追求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种类丰富的资源宝库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植被繁茂,水资源丰富,大面积的森林覆盖和多年的封山育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现有野生脊椎动物24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Ⅱ级保护动物14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集中,适宜温带、亚热带多种植物生长和繁育。这里,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85%左右,局部高达9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属超洁净地区,享有“天然氧吧”的美誉。区域内有各种植物1 100余种,国家珍稀濒危树种4种,受国家保护的植物有10种,植被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天下绝境致,最数沂蒙山。
鹰峰夕照,云海松涛;湖溪飞瀑,花映群崮。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她自然天成的容颜、神奇秀美的灵韵和灿烂悠久的文化,在世人面前展现着华夏大地的绝世风光!
(文中部分照片由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