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另一条黄河
责任编辑: 刘丹, 胡勇
Online: 2019-01-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杨克,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会副主任,文学期刊《作品》社长,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研究员。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台湾华品文创有限公司等出版《杨克的诗》《有关与无关》《我说出了风的形状》等11部中文诗集、4部散文随笔集和1本文集,在日本思潮社、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多种外语诗集。诗文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等400种选本,主编《中国新诗年鉴(1998-2017每个年度)》《给孩子的100首新诗》等,为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和民间立场写作代表诗人。其城市诗歌写作开启了某种意义上的主体性,获得英国“剑桥徐志摩诗歌奖”、罗马尼亚出版版权总公司“杰出诗人奖”、广东鲁迅文艺奖、首届双年十佳诗人奖等十多种奖项。
本文引用格式
文/杨克.

还有几天,就是小浪底水库一年一度泄洪的日子。当泄洪洞和排沙洞次第打开,那巨浪排空、淘尽黄沙的气势,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以每秒1 500立方米水量下泄的洪流,将冲刷下游淤积的河床,伴随滔滔大水奔腾入海的黄沙,直抵山东垦利县入海口。这十来年“悬河”河床下降了一米多,黄河三角洲东营那片共和国新增的湿地由每年2万亩减少到1万多亩。千百年来在宇宙中腾挪的这条黄龙自有其不可知的奥秘,但也毋须讳言,近年人为的调水调沙功不可没。
从黄河入海口溯源而上,行到甘肃定西,黄土丘陵那一望无际的沟沟壑壑,就像老农沧桑的脸,五千年的皱纹纵横交错。这天下极贫处,国人需多多施以援手。中国奔小康,最根本的是要改善贫困地区的民生。千百年来,这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穷而开心,他们的民歌特好听,还有很好看的民间剪纸,婆姨们用它装饰窑洞,表达对家的爱。她们过年捏很多面花儿,隔老远歌喊“苦情”:拉手手,亲口口……可见,文艺不尽然是现实的反映,它表达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定西再往上100千米就是兰州,黄河流至此城,还是清水河。全河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自兰州至壶口这一区间,还有5.5亿吨来自禹门至三门峡河段。皆因黄土台塬水土严重流失,造成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连年改道,光是近2 000年间就决堤1 500次以上。
沧海桑田自古皆然,很难说黄土地植被的破坏全是人力所为。唐朝人口在3 700多万到5 200多万之间,还不如现在广东人口的一半,但从李白和王之涣等诗人的名篇中,我们读到的大河早已姓黄。由此我联想到青海湖,在人类尚未出现的数百万年前,就曾多次干涸。然而人类对环境有意识的保护,也确有成效。在天水市麦积山开凿于峭壁上的龛窟外,放眼望去,周边数十里山峦,绿色葱茏,受惠于佛教圣地,一代代人不砍伐开垦所致。说明至少在黄土高原边缘地带,人为使黄土变绿是可能的。
这条绵延在历史图腾上的河流,承载了中华民族不灭的魂魄。黄河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河,即便是直观上,它的黄肤色也跟我们的血缘是如此亲近。在中国的古文中,“河”字仅指黄河。只有黄河才配称得上是“大水”“活水”,千川万水,又有哪一条流水能与黄河相提并论?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脐带,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深邃绵长的情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也是世代子孙眼中的国脉。如果说有谁不知道黄河,那简直无法想象。
不过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还有一条数字黄河,行走黄河之前我也未曾听说。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号黄河水利委员会大楼内,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水量调度处的调度室,整面墙上就是一条从源头至河尾的数字黄河,在一台台电脑的控制下,它监督、统筹、协调着整个黄河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哪个地方正从黄河引走多少吨水,每分钟都会一清二楚地显示相关数据。这里的电脑不给信号,万里黄河任何一个闸门都无法启开。过去一个副县长就能下令当地开闸放水,或者农民送只烧鸡给管水员就能私自供水的情形,再也不可能发生。
黄河第一次干涸是1972年,之后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由下而上的河床干枯,上世纪70年代断流9天,80年代断流11天,最严重的是1997年,利津水文站竟然226天无水经过。给经济、生态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当时外国报纸还刊载黄河干枯露底的大幅照片,似乎象征中国国运不昌。可见黄河从来就不仅是一条原型河流,绝对还是一条政治黄河和文化黄河。 1998年1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当时各类传媒报道铺天盖地,某些科学家言之凿凿,预言21世纪黄河将变成季节河。
然而,21世纪以来黄河再也没有断流。据说这跟太阳黑子11年周期有些关系,这几年雨水又变丰沛了。就像悬河下降,不能完全归功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一样,黄河若干年挟带河沙多,若干年略少,自古皆然。就像岭南种荔枝,收获大年后,会遇到小年,并非人力不勤所致。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十年水缺口更大了,比起20世纪,下游到水量减少了40亿立方米,黄河能重现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全赖黄委会科学调节。这一切先要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试验厅的“模型黄河”进行模拟分析。打个比方,之前上游好几处同时用桶打水,造成下游滴水未至,如今受限制只能用盆装杯盛,下游当然有水。
这对黄河生态十分有利,而今入海口芳草萋萋,百鸟翔集,栖息着1 520种野生动物,河道刀鱼洄游,滩涂每根电线杆上都有白鹳的大巢,再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动人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