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8, 16(4): 34-37 doi:

地质奇观

壮美丹霞火石寨

文图/王美芳, 宋新华

第一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责任编辑: 王依卓, 胡勇

Online: 2018-10-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王美芳,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项目管理工作,参与完成《宁夏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宁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等。

PDF (1117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图/王美芳, 宋新华. 壮美丹霞火石寨.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18, 16(4): 34-37 doi:

> 夕照丹霞


宁夏西吉火石寨丹霞地貌群,被誉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群。它矗立在大西北黄土高原之上,犹如一片片红色彩霞飘落在地,又如同一团团赤色火焰在燃烧,构成了一幅秀美、壮观的天然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荡气回肠的地貌景观

火石寨丹霞地貌群面积98平方千米,海拔在2 300米左右,相对高差约300米,雄浑壮观,堪称全国丹霞地貌之一绝。园区内丹山为青苗环抱,赤壁掩映于绿树丛中,景色秀美,当真是“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书”。

天高云淡,塞下秋风异,大自然造就了一处绝无仅有的奇观。

千姿百态、气势磅礴的暗红色山崖、山峰、山脊、怪石,有的像金字塔,高耸入云;有的岩石层面水平垂直,如同石柱般的孤峰;有的好似古代城堡,显露着历史的沧桑;有的形成平顶方山赤壁的面貌,威严中带着清秀圆润;有的像飞来石,尖尖的山峰顶上另外搁置着一块巨石;有的像匍匐雄狮,俯视着苍茫大地。此外,还有石柱峰、扫帚岭、石城、板石窑、野仙洞、情鸟峰、棋盘梁等,奇峰怪石、丹岩赤壁、岩洞石窑、幽深巷谷,各种造型丰富、奇特、逼真,似人、似物、似兽,包含了线条美、形态美、颜色美、结构美等美学元素。春天里的火石寨紫丁香花开,沟谷流香;夏季的火石寨百花争艳,绿茵蔽天,秋日的火石寨金麦红叶,野果飘香,冬季的火石寨千峰玉雕,万壑银装,四季美景,美不胜收。

遥远悠久的历史由来

火石寨的名称,源于火红色的山石,早在唐朝时期,这里曾经是吐蕃的兵寨。又有传说:火石寨在宋辽时期原名穆柯寨,是穆桂英的大寨,当时老道颜容为辽兵布下“天门阵”,宋将孟良欲取穆柯寨的镇山之宝“降龙木”,逼穆桂英投宋破阵,遂放火烧山毁寨,不料火竟烧红了山崖上的石头。后人戏称当时的穆柯寨变成了“火烧寨”,现在人们所称的火石寨,就取自“火烧寨”的谐音。

火石寨丹霞地貌自然风光,在清代的《固原州志》中便有记载。其中这样描述寨内最著名的云台山:“山高岭峻,洞深桥危,重峦叠翠,曲而幽深,传为唐初羽士程野牧仙栖鹤之处”。云绕高台月色新,危峰悬崖自嶙峋,一幅自然风景画,别有天地更带春。我国许多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都是道教、佛教胜地,积淀着厚重的佛道文化底蕴。火石寨也不例外,散布在云台山、石寺山和禅佛寺等地的石窟群,与著名的须弥山石窟群相连,它们均是北魏至隋唐时期的建筑。火石寨公园的大石城景点,保存有大量的明代军事建筑。明成化年间,土鞑满俊率万余民众起义,倚仗石城天险与官兵抗衡长达11个月之久而闻名于史籍。云台山、石寺山、禅佛寺、板石窑、大石城这些景点,在民国的《西吉县志》里被列入“西吉八景”之中。

独具特色的地层岩性

我们在火石寨地区所看到的美景如画的红色岩层,地质学上称为砂砾岩,是在炎热气候、氧化背景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山麓相—河流相沉积岩,大致可分为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它们的粒度由粗到细,中厚层状,在岩石表面可以见到块状层理和平行层理以及板状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形交错层理和沙纹层理及粒序层理,等等。

> 蔽天绿茵


这里岩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其次为三氧化二铝,以及氧化镁和氧化钙。岩石胶结物中含有较多的碳酸盐组分,易遭受水的侵蚀作用和溶蚀作用,在地壳升降、风化作用、日照温差等内外动力作用下,形成硬岩突出、软岩凹进的正负相间的地貌形态,最终形成了千沟万壑、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的地貌景观。

> 石城天险


漫长沧桑的形成历程

火石寨地区分布的红色岩石来自距今约1亿年的中生代白垩纪,也就是那个有恐龙的远古时代。

那时,火石寨所在的六盘山地区正处于湖盆阶段,大大小小的盆地星罗棋布,流水裹挟着大量的砾石、泥沙从周边山地或高坡上汇聚进来,逐渐沉积了厚厚的砂砾岩层。地质学家为了便于研究对比,根据时代和岩性的差异,将这些地层由下至上分别命名为三桥组、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其中,早期的三桥组、和尚铺组就是火石寨丹霞地貌的主要构景岩石,因为当时气候炎热湿润,为氧化环境,所形成的岩层均呈现出暗红的色调。这些有着美丽色彩的岩石,经历了近亿年的漫长地史变迁,留下了历次构造运动的痕迹,在风化、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外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丹霞地貌。

> 火石寨今貌


> 天高云淡火石寨


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

从与我国其他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对比来看,火石寨地区的丹霞地貌具有大、多、长、密、厚的特点。

“大”指的是火石寨一带丹霞地貌的出露面积大,西从月亮山主峰起,东至黄庄林场,南从月亮山分水岭卡不住、黄圈山一线,北至杨明河,总面积500多平方千米。其中,具有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区域面积约98平方千米。这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是罕见的。“多”的特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地貌类型多,宏观地貌类型有4种、微观地貌类型十几种;二是景点多,具有观赏价值和保护意义的景点多达30余个,因此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而“长”说的是包括火石寨风景区在内的月亮山,东西绵亘长达150多千米,皆由丹霞地貌的构景地层三桥组、和尚铺组构成。站在月亮山之巅,环顾四周,红层一望无际。而火石寨地质公园景点分布集中、密度大,就是火石寨的“密”。“厚”是描述火石寨丹霞地质公园的构景地层白垩系三桥组、和尚铺组的总厚度非同一般,总计可达1 160米,颇为惊人。

火石寨丹霞地貌从宏观的丹霞石梁、丹霞峰丛、丹霞峰丘和丹霞孤峰,到微观的石城、石墙、石巷、石柱和石洞等单体,地貌类型发育齐全、典型、多样、完整,把形成其独特地貌形态的各种地质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深厚悠久的历史底蕴、浓郁独特的回族风情、神秘不朽的西夏文化、走向胜利的红色文化,还是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致,都让火石寨——“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成为了地球上弥足珍贵的西北盆景。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