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8, 16(4): 24-25 doi:

环境文苑

荒芜矿区成公园

文图/彭青云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

责任编辑: 张佳楠

Online: 2018-10-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彭青云,宁夏回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研究人员,从事地质环境与地学科普研究,等等。

PDF (461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图/彭青云. 荒芜矿区成公园.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18, 16(4): 24-25 doi:

> 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一瞥


贺兰山侧,黄河之滨的石嘴山市惠农区曾以“塞上煤城”闻名遐迩,但是多年对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带来的却是黄沙漫天、污水横流的采煤沉陷区。如何对废弃矿区进行改造治理。这成为困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一大难题,那么废弃的采煤沉陷区是否可以再利用,甚至变废为宝呢?

> 昔日之荒


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坐落于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是一个以湖景、绿色植被及矿山历史文化景观为主题的休闲公园。如今,漫步在风景旖旎的生态公园内,满眼都是绿色的植被和清澈的湖水。谁又能想到10年前的这里却是另一番荒芜破败的模样。

“塞上煤城”之勃兴

石嘴山依煤而建、因煤而兴,以“太西乌煤”享誉全球。20世纪50年代,来自五湖四海的煤矿建设者们高举开发大旗齐聚这里,他们叩击土壤,开采着沉睡在这里的煤炭资源,并将它们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然而,随着时间流逝,煤炭资源如同血液从这里出发流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却将一个大型的采煤沉陷区留在这里。

采煤沉陷区是在煤炭资源开采中难以避免的产物。在煤炭被采空后,采空区的安全顶板厚度较低,会因难以支撑而形成坍塌;地下水位也会因为开采而下降,从而引起上覆土体失去顶托而形成地面塌陷,从而形成采煤沉陷区。

开采煤炭资源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极大危害。比如开采后形成的地面沉陷,会在沉陷区域的盆地中心形成水洼,破坏了耕地和土地景观;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会以各种方式涌入到矿坑中,煤矿工人会因为生产而将矿坑中的水排出,最终导致地表水逐渐变为地下水,引发水资源枯竭。如果采煤沉陷区发生在地表植被覆盖较广的区域,沉陷还会引发水土流失,如果范围再大,就会引发泥石流和坍塌等地质灾害。

> 今日之荣


面对危害 制定对策

10年前的惠农区煤矿就面临这样的危害:随着资源逐渐枯竭,采煤沉陷区日渐扩大,生态环境也明显恶化。地面上的植被越来越稀少,场区一片荒芜,寸草难生,晴时灰尘满天,雨时污水横流,成为宁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之一。

2008年,当地政府整合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惠农沉陷区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治理,使43平方千米废弃土地得以恢复再利用,其中对30平方千米清理了大量的废弃煤矸石和垃圾;对11家分散的煤场、8家黏土砖厂清理并进行生态绿化;将10平方千米不宜绿化的土地作为综合利用区,通过设施配套,成为惠农区煤炭集中经营区和陆路口岸的仓储工业用地,拓展了惠农区的工业发展空间;将9平方千米严重沉陷区治理成为公园的核心区,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昔日荒芜矿区 今朝风光旖旎

治理过程中,针对沉陷区是因开采煤矿而形成的特殊性,治理方在对沉陷区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也注入和保留矿山元素、矿山遗迹和矿山文化。

治理前,大面积的沉陷区导致土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堆积了7座煤矸石山,有引发自燃隐患、且呛鼻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弥漫在城区周围,沉陷区内遍布低洼积水和垃圾场,沉陷区周边悬崖耸峙,坑内乱石遍布、险象环生,还存在着地质灾害隐患。

治理后,惠农区不再是“满目疮痍,一片荒芜”的地形地貌,通过借山造势,以势置景,脏、乱、差的老矿区已经脱离了“风吹沙走煤飞扬,出门三步一身黑”的前世面貌,脱胎换骨迎来了风光旖旎的新容貌。现在的沉陷区,春、夏、秋三季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游人不断,真正从城市的“污染源”变为市民的“后花园”,上演了一场文明的奇迹。

原本堆积在沉陷区的废弃垃圾,通过治理者的巧妙策划,变成游人眼中独特的风景和科普基地,既节省了清理沉陷区废弃物的人力和财力,也就地取材、就地造景,建成独具矿山文化特色的公园;将休闲娱乐健身广场、景观亭和局部观赏石点缀其间,使石嘴山矿山公园集游人观光、居民健身娱乐为一体,功能多样化、丰富化。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