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8, 16(1): 42-45 doi:

宝石世界

彩虹中的斑斓世界——探寻碧玺宝石的微观世界

文图/何雪梅, 杜明玥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责任编辑: 王依卓

Online: 2018-01-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何雪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电视台《一槌定音》栏目珠宝评鉴专家,国际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珠宝协会珠宝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宝石鉴定与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

PDF (364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图/何雪梅, 杜明玥. 彩虹中的斑斓世界——探寻碧玺宝石的微观世界.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18, 16(1): 42-45 doi:

> 多姿多彩的碧玺


1703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几个孩子在玩着航海者带回的一些石头,发现这些石头颜色非常绚丽多彩,并且在阳光下还能吸引或排斥灰尘,于是荷兰人称之为“吸灰石”,这就是碧玺,亦被誉为“落入人间的彩虹”。

最炫丽的电气石

碧玺的矿物学名称为电气石,这是因为在1768年,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碧玺具有的压力性和热电性,可以产生电气,也就是说,碧玺在受热时会带上电荷。其原理就在于电气石的结晶呈柱状形,两端的三个面以120度的角度结合,上方的角度为120度,下方的角度为180度,形成六个相连的六角型,上端稍尖,下侧稍平坦。尖的部分为阳极带电,平坦处则为阴极带电。这一特性还使得碧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用作唯一的可以判定核爆压力的物质,直到现在仍广泛应用于光学产业。

1986年,日本的科研人员发现电气石被粉碎得越细,释放出的能量就越大。他们将被粉碎得很细的电气石晶体同天然纤维结合在一起制成Tourmaline纤维,称为“梦”的纤维,并将其应用于保健领域。到目前,最新的高科技技术——液态“电气石”。利用“液态”电气石与天然纤维的羟基相结合而制成的Tourmaline纤维,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

碧玺是一种成分非常复杂的硼硅酸盐矿物。正是因为成分复杂,元素多样,加上元素含量上的差异赋予了碧玺丰富多彩的颜色,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紫色、黑色以及各种过渡色等,其中红色碧玺由锰致色、绿色碧玺主要是由于含铬和钒元素。绿色碧玺中最好的是翠绿色。蓝色碧玺可能由于其中有微量铁和钛离子。市面上,蓝碧玺是所有碧玺中最珍贵的。其中纯正蓝色的碧玺(Indicolite)更是罕见。碧玺还常常在同一块宝石晶体上呈现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中内红外绿者被称为“西瓜碧玺”,在其他宝石品种中极为稀有。

历经磨难的彩虹宝石

碧玺的英文名称tourmaline,由古僧伽罗语“turmali”衍生而来,为“混合宝石”之意。今天的人们与每一颗碧玺的相遇都极为不易。目前科学家已发现的矿物有3 000多种,而在这3 000多种矿物里能用作宝石的只有15种,且其产量和蕴藏量都相当稀少。地球由三部分构成,最外层是地壳,中间层是地幔,最里层就是地核。地壳是地球表层极薄的固体外壳,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天然宝石均产在地壳之中,而地壳的年龄最少的也有2亿年,最老的甚至有40亿年,这也就是说人们现在手中的每一粒碧玺最少也是在2亿年前的时空中一路走来的。

> “西瓜碧玺”


> 碧玺原矿


地幔又称中间层,其上界为莫霍不连续面,下界为深度2 900千米的古登堡不连续面,而在这两个不连续面中间的是一种近液态的物质,地质上也称之为软流层。在软流层里温度已高到该区物质熔点以上而形成液态状态,这些液态区就成为岩浆作用的高发区,也是各种岩浆型宝石矿床的发源地之一。这也就是说我们手中璀璨的碧玺曾经在地下几百千米的黑暗中,在数千摄氏度的高温中炙烤历炼。

但是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碧玺的光辉仍离我们很远。地壳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含有碧玺的岩层还要经过自然的筛选搬运或者其他形式的富集而形成矿床,只有这样它才有可能被人从深裹的黑暗中解放出来。

当然这时的碧玺还只是原矿,还不能算做成品的宝石,此刻,碧玺新的经历又要到来了,那就是切割磨制,这是一粒宝石辉煌生命的开端,也是对一粒宝石最后的磨难。一般情况下,原矿的2/3都在切割和打磨中损弃。但是打磨抛光后的碧玺会随着光线从不同角度的射入而折射出绚丽耀眼的光彩,从而身价倍增!

传统文化中的鉴赏与寓意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清朝,又因为与“辟邪”谐音而被人们所喜爱。清朝的古典中曾有相关记载:“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玺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玺,玺灵石,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和汉三才图会》碧玺是用狻猊阵净化。

传说碧玺特别受慈禧太后的喜爱,在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玺雕琢而成的莲花,重量为36两8钱,以及一个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就价值75万两白银。另外,碧玺还是当时一品和二品官员的顶戴花翎的材料之一,也用来制作他们佩戴的朝珠。时至今日,北京故宫珍宝馆数百件奇珍异宝中的一枚硕大的桃红色碧玺带扣称之为清代碧玺中之极品,带扣为银累丝托上嵌粉红色碧玺制成,此碧玺透明且体积硕大,局部有棉绺纹;银托累丝双钱纹环环相套,背后银托上刻有小珠文“万寿无疆”,旁有“鸿兴”“足纹”戳记,中间为细累丝绳纹双“寿”与双“福”,此碧玺长5.5厘米、最宽5.2厘米,碧玺中当属透明且桃红为珍品,在清朝时期更显珍贵。

> 晚清蓝碧玺雕刘海戏金蟾鼻烟壶


碧玺那似落入人间的彩虹般美丽颜色,将天光水色尽收其中,其迷人的色彩不断激发出人们无尽的想象力,尤其是这“彩虹”深处——内部微观世界,呈现出神奇而别样的魅力,从神秘的“七彩图腾”到壮阔的“原始森林”,从蜿蜒交错的“网状河流”到各具特色的“永久居民”,让我们透过宝石显微镜走进碧玺的斑斓世界,去追寻一个个悠远而又动听的故事。

碧玺的微观世界

七彩虹一般的碧玺,性质独特,有着和其他珠宝不一样的光艳美感。可能因为碧玺宝石不如钻石一样为人所知,使得一些不了解碧玺的人们觉得它没有什么欣赏价值,实际上高品质的碧玺极为稀少。碧玺颜色鲜艳,亮丽通透,色彩斑斓,使它能够在彩色宝石中脱颖而出。在价值上甚至比钻石还高。阳光明媚、光线充足的照射条件下观赏碧玺,会发现它的外表尽显光滑,展现出一种作为高级宝石的独特魅力,动人心弦。而此时在碧玺的作用和功效上也可以发挥出它最大的能力。

七彩图腾——色带

碧玺不仅颜色鲜艳,而且规律性的生长结晶使碧玺拥有一些独特的生长图腾。除了碧玺内常见的垂直于c轴的平行排列的色带和以c轴为中心由里向外分布的色环外,在钙锂碧玺中还能看到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色带。这些色带是碧玺结晶生长过程中最直观的展现,在加工过程中也经常会将其切割成薄片或者造型独特的雕刻品,以凸显碧玺内部精巧绝伦的几何图形。

> 钙锂碧玺中独特的三角形色带


> 展示独特色带的碧玺雕刻品


原始森林——管状包裹体

碧玺所具有的特殊的复三方环状结构,使其内部常发育平行于c轴的管状包裹体。作为同生包裹体,这种平行且密集分布的长管状包裹体,犹如一棵棵参天大树,矗立在碧玺的微观世界之中。

> 平行分布的长管状包体,内部可见流体相充填物(X10)


网状河流——“毛晶”

在碧玺中的部分愈合裂隙里,可见热液流体的残余物,所形成发丝般极细的毛细管,被宝石学者们形象地称为“毛晶”。作为碧玺具有鉴定意义的内部特征,“毛晶”可以出现于碧玺的所有品种之中。这些极细的毛细管似一条条蜿蜒的河流交错融汇在一起,展现出晶体漫长结晶过程中的沧桑变化。

> 发丝般极细的毛细管—“毛晶”(X20)


> 色带及“毛晶”(X20)


永久居民——固态包裹体

除此之外,在碧玺的内部也可看见晶体或者矿物包裹体的身影,例如磷灰石、黄铁矿、云母等等。这些固态包裹体或浑圆,或晶形完整,亦或有所损伤,有的为见证了晶体最初结晶生长的年迈长者,有的则为无意中闯入的匆匆过客,这些各式各样的固态包体在不同的时期出现在碧玺的世界中,成为标识其生长环境的重要印记。

> 破损的磷灰石晶体包裹体(X35)


> “毛晶”中的流体包裹体(X20)


> 原生金云母包裹体,具层状结构(X50)


> 浑圆、具金属光泽的黄铁矿包裹体(X50)


正如人类所处的自然世界,每一颗天然的宝石都拥有着自己的微观世界,碧玺也是如此。宝石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点点滴滴,都是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以及漫长的生长过程所留下的印迹,也无不诉说着一个个悠远而又动听的故事。而当悠长的岁月定格这一秒,你看到的、听到的又会是什么呢?

(文中部分照片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及意彩石光提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