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7, 12(4): 40-43 doi:

宝石世界

天生丽质台山玉

文图/胡红拴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局

Online: 2017-10-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胡红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委主任,广东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有《山道》《胡红拴诗选》《地球语汇》等各类书籍71部,计1000余万字。

PDF (3931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图/胡红拴. 天生丽质台山玉.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17, 12(4): 40-43 doi:

我从小是听着龙宫和南海的故事长大的,自那时起,就知道了龙宫有珍珠、有珍宝,南海有观音、有南海龙宫。长大后,特别是从事了“石”和“玉”的“工作”,才知这神话只是人们的向往,而“自古美玉出深山”才是实情。

> 福禄寿 林 鸿/摄


可大自然的奇妙往往颠覆人的固有思路,卓尔不群的台山玉,就是例证。

> 柳边人歇待船归 谢能强/摄


台山玉,又称海玉,因为她产自南海边,或者说就产在海里,不管是它的孕育、出生,还是童年、青年,似乎都与海有关,与海相连。出自海边的玉料,与海浪为伍,与海沙同眠,确是一方诗的光景。

台山玉发掘之始,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和田玉、翡翠、田黄等玉石界的“资深大佬”已开始稳坐云端了,玉石界也需要一些“青年才俊”填补真空。同在南海边的潮州,有千年玩石的历史,“潮州蜡石”滋养了众多石界精英。此时,一位潮州客商在广东省台山市北陡镇那琴南端一个名叫散石湾的地方发现了一块块金黄色石头,颇似“潮州蜡石”,于是,便请当地渔民帮助收集。那时的台山,渔民们并不知道这些潮州人的“点石成金”之术,并不知道这些海滩上的石头竟是“龙女的化身”,但随着来买石头的潮州人越来越多,渔民们开始意识到这种石头“宝”的身份。一时间不用动员,附近的民众都迫不及待地到散石湾、黄花湾开挖玉石,并逐步形成全民大开发的态势。

准确地说,人们发现台山玉,距今并不久远。很多人也没有听过台山玉这个名字,只是近年随着“宝玉”走出“深闺”,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么,台山玉“深闺”何处?据产地有关人员说,大概在抗日战争后期,当时日本人在那琴开采锰矿的同时,挖出了台山玉石料,应该说,那时的日本侵略者们并没有认识此石料的价值,它是作为锰矿废渣石堆积在海滩上的。但开挖不久,日本战败投降,大量开采出的锰矿以及玉料还未来得及运走,被遗放在了散石湾以东的沙滩上,后来逐渐被海沙覆盖。到2002年,当地一些知道这段历史的渔民和一名台商合资开采打捞,在该地段抽水排沙,取出大量锰矿石,当然也有后来称为台山玉的玉料,从而也证明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

> 把酒论古今 林文乐/摄


> 秋山高隐图 林文乐/摄


> 大千世界 刘 东/摄


台山玉成名晚,但她的孕育与生长期并不短暂,并且还有一些特别的说法。中山大学地质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丘志力教授是一位地质学专家,同时又是一位闻名玉石界的宝玉石专家,作为广东省“台山玉”地方标准课题组的负责人,与他的科研团队完成了“台山玉”地方标准制定的相关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台山玉的一名合格的“助产士”和“幼教老师”,台山玉的健康成长当然也少不了众多像丘志力一样的人们的心血付出。

> 大地情怀 刘 东/摄


对台山玉的生成,丘志力教授是这么说的:大约在距今1.5亿至1.25 亿年左右的时间段里,华夏地块受到太平洋板块强烈俯冲影响,大量炽热的岩浆在地壳深部蒸腾后冷却形成了地质学上叫作燕山期花岗岩的岩石,随后的板块俯冲和挤压形成了北北东向和北东向的断裂以及各种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裂隙。当挤压减弱后,深部的岩浆再次沿着拉张的通道侵入,岩浆带来的硅质熔浆在较高的温度下填充在花岗岩的裂隙和空洞中,结晶出含有宝石(托帕石、绿柱石和水晶)的伟晶岩脉和石英脉,当岩体缓慢冷却后,多余的硅质熔浆沿着早期的裂隙慢慢沉淀,结晶出隐晶质的石英质脉体,这些脉体在后来的地壳变动过程中被破碎,在海边或山涧滚动、磨圆,经受流水和海浪千百万年的淘选,“雕琢成形”“造化成器”,直到最终,在某一天被惊艳地发现。文头所说的潮州客挖宝之经历,虽不惊艳,但至少引领了“全民大开发的态势”,最终引出台山玉这一“天生丽质”。至此,也应该算是狠狠地惊艳了一回吧。

> 吉祥 黄 飞/摄


> 夜游赤壁 林 霖/摄


如此说来,这就是台山玉的一个简略的出生证明。由此,似也说明,台山玉和翡翠、和田玉以及田黄等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都是地球深处地质反应过程的产物,都是天地造化之“精灵”。高品质的品种,都经历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和地表条件下漫长的千锤百炼。璞质美胎,也都经历过漫长痛苦的孕育过程。

俗话说,大智之人,可以和而不同。玉之大美者,自然也可以和而不同。台山玉与和田玉及翡翠不同的是,台山玉是一种石英质的玉石,是在比较纯的二氧化硅的熔浆中缓慢沉淀形成的。而相似的是,石英质玉石同样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岭南,至晚在新石器时代已形成石英质玉石的使用传统,广东省东南部博罗商周时期横岭山遗址就曾出土过大量石英质的玉玦,其中一对白色石英质玉玦的质地堪与和田白玉媲美。

大美之象台山玉,有众多“贵气”的成分使然。她与石中贵族——田黄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中山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台山玉中含有田黄主要的矿物组成的开石,这一发现使很多台山玉的粉丝们欣喜若狂,好像可以为“台山有玉胜田黄”找到了科学的注解,即台山玉也有田黄的组分。尽管从科学的角度解读,这些“贵气”之相似,仅是台山玉其形成条件中的一种 “标记”而已,但由此也至少说明在台山玉形成的过程中(至少在某个阶段),环境、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都与田黄的原生状态有某些近似。

说了这么多高深的科学理论,那么,台山玉究竟有哪些常人可以看懂的典型特色呢?简单地说,它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台山玉那丰富多样的色彩,不认识它的人,一眼看去还以为它是寿山石。红、白、黄、桔、棕、黑、青、灰等颜色应有尽有,如果硬要同寿山石比较,那只能这么说,二者色彩虽不尽相同,但寿山石有的颜色似乎在台山玉中均可找到。

二是它的质地,台山玉捧在手心,让人有一种圆润柔滑的感觉。

三是它的光泽,台山玉光泽内敛而不刺眼,温婉含蓄,看上去既养眼,又舒心。在宝石学上按光泽的分类,它属于蜡状至油脂光泽,具有与寿山石、和田玉同样光泽特性的特点。

四是它的韧性,工艺大师们在制作台山玉器型的过程中,均发现它的韧性特强,即使在雕刻如细小发丝时也可雕至极细程度而不折断,这一点,似乎有与和田玉之韧度比肩之势。

> 夏荷 林文乐/摄


> 三螭戏珠 黄 飞/摄


> 秋山行旅 林文乐/摄


是什么原因让台山玉的质地和色彩变得如此丰富独特、与众不同?如果把台山玉的矿物成分逐一细分,就会发现它除了含有90%左右的隐晶质石英以外,还含有3%~6%的绢云母,2%左右的伊利石,2%的绿泥石和少量铁、锰、锡矿物,其中绢云母和伊利石在里面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与国内甚至世界上绝大多数玉石形成及产状都不同的是,台山玉是大海之子。多数的或者说带黑皮(当地人称乌鸦皮)的优质台山玉是在海边的沉积物中被发现的,有一类台山玉就被称为海湾石,是在当今的海滩上出产的。所以,当地人自豪地说,台山玉是海中美玉。 为了制订台山玉的广东省省级标准,丘志力教授的团队曾多次深入产地,翻山越岭,确实证明目前发现的台山玉籽料, 多是海水冲刷的产物,例如,散石湾、黄花湾就是现在的海边,而现在陆地上的著名坑口铜鼓坑、双耳坑,历史上也都是海水淹没的海岸,随处可见的花岗岩海蚀地貌更是强有力的证明。

很多人都知道,台山玉其实是在黄蜡石中被发现的。但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台山玉可以成为玉石新贵,而黄蜡石仍然只能是黄蜡石,台山玉和黄蜡石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实质性区分虽然目前还没有定论,但丘志力教授说,台山玉的珍贵并不是单一的因素决定的,就像很多台山玉爱好者所说的,台山玉有翡翠的硬度、和田玉的细腻和柔润,还有田黄的色泽。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关键点,即真正达到工艺要求的高品质台山玉,数量已很稀少。也就是说,“物以稀为贵”,而优质台山玉之温润金黄,更有丰富内涵,值得挖掘。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