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梁探幽
作者单位/陕西省柞水县文化馆
Online: 2017-10-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徐祯霞,笔名秦扬、徐祯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有1000余篇文章刊于《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美文》《散文百家》《文艺报》《人民日报》等各类报刊,出版散文集《烟雨中的美丽》和《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
本文引用格式
文/徐祯霞.
牛背梁位于陕西省柞水县西北部,以秦岭主脊分水岭与长安区为界,海拔1 000~2 082米,相对高差1 800米,最高峰海拔2 082米,为秦岭东段顶峰,占据长安、柞水、宁陕三县,是西安市和陕南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因其山脊像牛背一样耸起而得名。亚洲第一长隧道——18千米长的终南山隧道从其腹部穿过,景区内群山竦峙,峰峦叠嶂,多数地方沟谷深邃,峭壁悬绝;河流水清流急,变化万端,自然景色雄浑壮丽。
牛背梁背后的地质故事
秦岭地处中原地带,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它横跨四省,绵亘八百余里,故有“八百里秦川”之说。秦岭脚下的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秦人”,秦人在劳动的间隙自创了一种剧目,名曰“秦腔”。秦腔一如秦岭一样粗犷、雄浑、豪迈、大气,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齐吼秦腔。此话生动形象地道出了秦腔撼天动地的雄浑与豪气。秦岭是地质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旅游观光的“博物馆”,足以让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由于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许多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科普、旅游等潜在价值。



牛背梁是一个让人们走进秦岭、了解秦岭最好的切入点,物种丰富,植被葱茏,气候变化极大,有“一日历四季”之说。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在秦岭主峰,位于陕西中部偏南,处于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形成的褶皱带,由于后期的新构造运动及河流切割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形。这里,山高沟深,以中山地貌为主,分水岭以南地貌为深谷峭壁,山势陡险,大部分为花岗岩及火成岩组成,谷底为小溪流。山顶灌丛草甸带以上为冰碛石堆积而成的山峰。谷底之溪流较多,以分水岭为界,南北分流。南部主要有大东沟、西沟峡、大干沟、小干沟、北沟、石窑沟、太峪河、回避沟河、黑窑沟河、小峪河、龙王沟河等数十条小溪流,水源充足,为乾佑河主要发源地。保护区内地面以25°~35°以上的陡坡较多,几经构造变动,断层、节理十分发育,它们在各种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塑造了今日的牛背梁景区奇峰林立,山势峥嵘,景色险奇。


西沟峡位于牛背梁西侧,沟脑直达牛背梁主峰,由数条小沟呈掌指状向梁顶延伸,具有掌状岭谷地貌的显著特点。在成因上主要受东西向和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断裂控制,同时遭受长期风化剥蚀,且受数条溪流长期切割,形成了结构复杂,千沟万壑的山地地貌。峡谷全长32千米,两面均为悬崖峭壁,险峻异常,沟底宽只有13米左右,整个峡谷自上而下堆积着无数冰碛巨石,淙淙溪流长年不断,清澈透明,构成西沟峡独有的峡谷地貌和石林、石柱景观。
特别是作为秦岭中段的牛背梁则是秦岭造山带的典型缩影,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石柱景观,在海拔2 600~2 800米的高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千姿百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这次冰川发生在距今六七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末,在陕西称太白冰期,相当于李四光确立的大理冰期。各种冰川地貌较发育,主峰一带的石河、石海,集中分布着大量的巨石,这些巨石多由花岗岩组成,形状较规则,呈方形或菱形,每块体积1~3立方米,重1~2吨。据考证,这些巨石属第四纪冰川遗迹,冰川沉积物——冰碛石,亦称“冰川石海”,这些巨石,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令人眼花缭乱,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及观赏价值,望之浩然。

牛背梁国家生态公园三大功能区探幽
牛背梁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在自然景观上属于秦岭中山或亚高山之山地森林型,地貌类型属高山地貌,是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此处山高、云淡,极目眺望,北方的厚重阳刚雄浑大气,南方的俊俏妩媚温软灵秀,在大自然的雕琢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7年,柞水县对牛背梁国家生态公园进行了开发和建设,于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分为三大功能区:羚牛谷山水游憩区、六尺岭峰林景观区和牛背梁高山风光区。
羚牛谷山水游憩区是基于秦岭造山运动中极为纤巧的造化奇迹,而又成为精雕细刻的山水乐园。山体在这里将合未合、将开未开、留下一线青天,又在如此奇险的峡谷夹缝中,增添了无限的灵秀之美。
它在苍郁的古树掩映下,在山泉婉转的流淌中,三峡、六瀑、八园、十桥、三十六潭……山光水色的极致景点星罗棋布、如诗如画……将秦岭造山带地质内容的科学内涵和地表景观风光整合在公园内,使地质遗迹景观、人文景观、植物资源完美融合。园内森林茂密,潭溪清幽,树木花草遍布林间。只见翠绿层层,山花点点,流水潺潺,青崖怪石,峡谷深幽,空气清新,沁人心脾,在平整的人行步道,拾级而上,恍如步入仙境,十分惬意。



一些藤本植物依然浓绿,在雾雨中青翠欲滴。一路上在白栎林里不时看见骨瘦嶙峋的龙骨木、鸡骨木,还有野樱桃、山楂、野花椒、刺海棠等各种大小乔木和大叶紫荆、五角枫、水青等一些名贵树木。快到石林的时候,一丛高大的五角枫屹立在一处光光的石上,脚下几乎没有土,基围约有四五米,根扎在山崖的缝隙里,主干却如滚龙抱柱。整体看去,气势庞大,枝生云梦、叶拍苍天。进入高山景观区,在梁脊上行走,两旁是巧夺天工的盆景园,那连片的高山树木不是在长高,而是长成各种盆景形状,随便你细看哪一棵,都如人工制作的一般。连偏坡上偶尔出现的岩松也是秃秃的,一边无枝,一边的枝飘出好远,似是伸手迎客。离得远点的高山红桦林在雾里只是缕缕红云,靠近一点的,在雨中鲜红鲜红。


六尺岭峰林景观区是欣赏秦岭冷杉、高山杜鹃、峰林、石柱、石墙的绝佳去处,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牛背五绝,即天公石、地母峰、冷杉王、万寿龟和花中魁。
牛背梁高山风光区是公园的第三个景观区,这里有万亩高山草甸、冷杉林带、十里杜鹃、冰川遗迹等风景独特、自然天成的美景。这里是强者的体验平台,是高高隆起于中国南北轴线上的巨型牛背。这里有万里流云,是“一脚踩南北、两眼望秦楚”的高处风光。在这里,如果遇上好天气,你便可以看到西安城的一角及八百里秦川的豪迈。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孕育了最丰富的生态环境和珍稀濒危动植物,是我国唯一以保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知区内有兽类60种,鸟类124种,两栖类、爬行类27种,鱼类7种。其中有国家I 级保护动物羚牛、豹、林麝、黑鹳4种,Ⅱ级保护动物黑熊、红腹角雉、大鲵等24种,地方性保护动物18种。同时,也被称为“天然植物园”,已知区内有种子植物105科433属950种(中国特有属12个,特有植物种459种,秦岭植物种55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红豆杉、Ⅱ级保护植物太白红杉、连香树、水曲柳、大叶榉,省级保护植物十多种。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奇特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质遗迹、珍稀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多变的自然物象,其每一个景点都足以让人叹为观止,柞水县将这些景观资源融为一体,建成生态环保型国家森林公园,成为西安人奢侈的“后花园”,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而且从西安市区到公园仅56千米,把喧嚣的闹市与宁静的森林连为一体,走进牛背梁便可感受一脚踏南北、一天历四季的豪迈与旷达。因而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成为游客休憩观光探险和科考的最佳山水游栖地。
在秦岭中感受牛背梁的深邃与丰富
千百年来,秦岭始终以它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脸孔面对着世人,令不计其数的人幻想和猜测着,更有好奇者,自发地组织登山队,自带炊具和帐篷,在浩瀚的秦岭山中漫无涯际地跋涉着,也有科普工作人员,带着一份好奇,也带着一份责任,走进秦岭,为我们采得了珍贵的科普资料,让我们这些无力走进秦岭,而又对秦岭怀有无限好奇的人对秦岭能够有一些比较详实而又真切的了解。秦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将无数的人吸引在它身边,可谁也无法将它完全破解。

在秦岭中感受牛背梁,就仿佛是走进了一个浩大的原始森林。当我的脚踏进牛背梁的那一刻,我的心便不能平静了。我被它的苍莽与雄浑深深震撼,那参天的古木,那扶摇直上的绿藤,那郁郁葱葱的植被,那深不见底的碧潭,无不透露出这座大山所独有的深邃与丰富。山高不见顶,谷深不可测,我们沿着羚牛谷谷底的人行步道缓缓前行,每走一步都会发出惊讶与赞叹。
以前,常常听人说起秦岭以及秦岭山中的事,秦岭上有羚牛,秦岭上有大熊猫,秦岭上有硕大的野人脚印,等等。凡此种种,都让我对秦岭这样一座雄伟的大山产生莫名的好奇。
每次从秦岭经过的时候,我都会凝神仰望,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里面究竟会藏着一些什么样的不为人知的神奇与新鲜?但更多时候,却是我对它的顶礼与膜拜。每每看到它时,我就会将它同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联系到一起,在我心中,它似乎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一则可能和我长期生活在秦地有关,二则也或许是因为秦岭脚下曾孕育了十三个王朝,让秦岭有了非同一般的内涵与外延。而我们中国历史上两个强盛的时代也都出自这片土地上,汉朝与唐朝曾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经济发展最兴盛的朝代,一条丝绸之路,架起中国边贸交易的桥梁,它不仅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也让优秀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交流,那秦砖汉瓦,那李杜诗篇,那多少千秋故事至今仍然在中华大地上流传。

走在牛背梁,既可以欣赏到原始森林的雄浑与苍劲,又可以感受到小桥流水的诗情与画意,还可以看到远古造山运动时留下的冰川遗迹。两岸是高大的古树、粗壮的青藤,如果你想见到传说中的树缠藤,那么这牛背梁便可以让你大饱眼福,那一根根宛如胳膊粗的长藤,有如游蛇一般,紧紧地攀附住巨大的古木,扶摇直上,伸向云天,这个时候,你常会想到相爱中的男女,男人便是这树,女人便是这藤,树和藤紧紧地缠绕,相依相偎,永不分离。记得有一首云南民歌里唱的:阿哥就像是那林中树,阿妹就是那树上藤,藤缠树来树缠藤,藤树相缠情意深。而这牛背梁中,这样的树不是一棵两棵,几乎遍地都是。那一棵棵粗壮的树木中间又从生着好多的灌木和乔木,一样的茂盛和浓郁,高的和低的错落有致,谁也不占据谁的空间,阳光透过浓密的树林,投下疏疏落落的斑点,仰首看天,唯有那如盖的绿荫,万道金光从茂密的树叶间奔泻下来,刺得人眼有些迷离,漫步于小桥之上,听着脚下“哗哗”的流水,有着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那绿绿的水哟,可是一位美丽的树仙在此洗浴,要不,为何会绿得那样迷人的眼?
走过之后,我不断地回首,回首之后,再继续向前走,这牛背梁吸引我的该有多少?
(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由陕西省柞水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