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7, 12(3): 30-39 doi:

地质奇观

绝色绝美阿尔山——走进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

文/内蒙古阿尔山地质公园管理局

Online: 2017-07-20

PDF (3187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内蒙古阿尔山地质公园管理局. 绝色绝美阿尔山——走进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17, 12(3): 30-39 doi: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赐予了大兴安岭南麓与燕山山脉交接处的生灵一滴温热的圣水。从此,这里山峰雄伟,植被茂密,林海茫茫,成就了地学百科全书一般的世界地质公园。人们用蒙语将此地命名为:哈伦·阿尔山。

大兴安岭山脉在平均海拔1 200 ~1 500米的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区内,向着东方蜿蜒伸展成一个优雅的“之”字,发源于哈拉哈河、洮儿河境内大大小小的15条河流,像血脉似的盘错在山间,生生不息。

谁能有幸,此生前往,看遍这里的四季轮回。

> 阿尔山春光


2017年5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立的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总面积约3 653.21平方千米,以火山遗迹、温泉地貌、花岗岩地貌、高山湖泊及高原曲流河地貌为主要特征,是探索蒙古高原隆升机制以及研究中国北方地质环境演化的一部地学百科全书,是一处集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娱乐探险于一体的火山温泉地质公园。

> 驼峰岭之夏 王啓/摄


> 兴安秋色


> 冬天的石塘


> 天池 杨孝/摄


> 雪肤冰骨哈拉哈


落入凡间的宝石——天池与堰塞湖

在距今258万年的第四纪时期,灵长目刚刚从猿进化成了直立行走的人,阿尔山频繁且强烈的岩浆活动与多期火山活动,像个无畏的勇士在熊熊烈火中拉开序幕,让这里蜕变成了规模壮观、结构完整且极具代表性的火山地貌景观。火山口湖、火山锥、火山堰塞湖、火山熔岩、火山射气喷发形成的堆积剖面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了独特的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天池园区,其间最引人瞩目的自然是无与伦比的天池。

海拔1 322.3米的阿尔山天池东西长450米,南北宽300米,是由死火山口形成的高位湖泊,仅低于吉林省的白头山天池和新疆博格达峰天池,位居全国第三。当地林场的人说:“天池水深莫测,从不敢让游人划船戏水,曾有人把测量绳的一端系上重物放在湖里,放下去300多米仍没有探到湖底。也曾有人向湖里撒过鱼苗,却没有生出鱼来,于是又把活蹦乱跳的大鱼投到湖里,很快也都不见了。更为神奇的是,湖面宛若镶嵌在山顶的镜子一般平静,任它是雨如决河倾还是上苍久无雷,天池始终不涨不落,水位如旧,于是也有了 “久旱不涸、久雨不溢”的神奇称谓。阿尔山天池的神秘给整个地质公园蒙上了一层薄纱,若是在朗朗夏日,信步在天池旁,水面波光粼粼,池畔草木郁郁葱葱,四周山峦环绕。忽而一阵雨来,更显烟雾缭缭, 宛若仙境,妙不可言。春寒料峭时,天池在皑皑白雪中更显出了一副淡淡的宁静,褪去了春的明媚、夏的热情和秋的艳丽,变成一首意境深远而又开阔的诗。

除了驼峰岭天池、双沟山天池、月亮池、太阳池像钻石一样散落在天池旁的高位湖泊以外,这里还有火山锥与堰塞湖。早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阿尔山岩浆喷出物在喷出口周围堆积而形成的山丘,形成了造型各异的火山锥。岩浆的成果远不止于此,就在摩天岭火山锥山麓北东侧和北西侧,熔岩流壅塞河道还形成了杜鹃湖和松叶湖等堰塞湖。

杜鹃湖是位于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东北方向92千米的兴安林场境内的流动活水湖。它还曾有个接地气的名字——八十一号泡子,颇有喜感。冰封时节,杜鹃湖决不肯卸下绿衣,只怡然地搭上一条雪色的围巾。而每当寒冬远去、春风将至,太阳重新抖擞起了精神,杜鹃花便悄悄然地爬满整个湖边。“L”形的湖面,湖水由东北向西北缓缓地润着、润着,此时多想念上一声:“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位于杜鹃湖东南10千米是松叶湖,又名达尔滨湖。松叶湖湖底坦荡,湖面宽广,形态犹如弯月。湖岸山峰,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每逢金秋时节,松叶纷飞,撒落湖中,形成独特景观,故而便有了“松叶湖”的美名。

悠长的哈拉哈河从东南发源并流入松叶湖,又自松叶湖北端流入杜鹃湖,辗转经过寂静丰润的鹿鸣湖、清澈幽幽的仙鹤湖、水质肥美的乌苏浪子湖,像是阿尔山脚下的一个银项圈,将散落着的一个个奇珍异宝般的堰塞湖串在一起,连成了属于阿尔山的春夏秋冬。

> 杜鹃站冰封


> 松叶湖


圣水的踪迹——温泉群

若说神仙的那一滴圣水,到底落在了什么地方?那一定是变成了阿尔山的泉,滋润着这里的参天大树。

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温泉区共有76处泉眼,类型和泉眼数量之多、泉水涌出量之大、微量元素之丰富,世间罕见。尤其是冷热泉共存甚是奇特,最高温度为48℃,最低温度是6℃。根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园区内的温泉分为表层潜水型的南区和断层脉状承压水型的北区。北部高温区泉水温度与气温无关,而温泉区南部出露的冷泉,其水温却又与气温有很大的关系,多随季节温度变化而变化。群山环抱的阿尔山将温泉区紧紧地搂在胸口,寒冬里仍然热气缭绕、泉水淙淙,盛夏时却是清风徐徐、绿茵遍野。

位于通往伊尔灺公路边的五里泉就是冷泉的代表。泉水出自西北向与东北向断裂复合部位的侏罗纪火山岩。泉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清凉爽口。水温6.3℃~6.8℃,常年不变。水位也不受季节变化影响,为国内外罕见的含氡、锶、锂,低矿化度、低钠的偏硅酸天然矿泉。而位于阿尔山东北60千米处的金江沟温泉水温则高达47℃,泉水汩汩,常年不息。研究表明,园区温泉中锂、锶的含量虽然没有达到医疗矿泉水的浓度,但北区各泉井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这些特殊成份与温度共同作用,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内,能改善人体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整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从而对风湿病、皮肤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及神经性疾病均有疗效,原来大自然的馈赠不仅限于美景。每当银装素裹,群山玉砌,树挂似簇簇银花晶莹洁白,慕名之人纷至沓来。

> 鹿鸣湖


> 不冻河


可汗点将台——玫瑰峰花岗岩石林

位于阿尔山西北约25千米处,是一处由十余座石峰组成的山石景区,因石峰大部分呈红褐色,因此得名“玫瑰峰”。

花岗岩几乎遍布全球各地,而花岗岩石林却非常罕见。它形成的重要条件和内在因素是构造节理,但物理和化学风化、气候作用、人类活动等也是石林形成不可缺少的条件。形成于华力西中期的玫瑰峰花岗岩石林,其岩石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发育,尤其是垂直节理发育,产状约为倾向113°,倾角75°,且一草一木无人植,一石一土无人垒。秋风渐浓,雄浑、粗犷的玫瑰峰似乎也唤醒了人们对于远古的忧思,再现“山深闻唤虎,林黑自生风”的意境。

犬牙交错的玫瑰峰由十几座石峰组成,岩石大部分呈红褐色, 因地壳长期抬升,经强烈的河流切割侵蚀和寒冻风化作用,形成峰岭嵯峨、险谷纵横的地貌景观,十几座陡峭的山峰参差不齐,造型各异,巍峨壮观。有的像直插云端的青铜宝剑,有的像持戟的武士;有的像蹁跹的舞女;有的像威猛的雄狮。登峰远眺,群山叠嶂,白云悠悠,湍急的哈拉哈河犹如银蛇绕峰而去。

> 玫瑰峰


在玫瑰峰花岗岩石林顶部较平坦的部位,还发育有一种以口略小、肚大且底较平坦或底呈锅状微凹为典型特征的“岩臼”,它在平面上一般为椭圆形、圆形、匙形和不规则的半圆形等,其形状如臼如缸。在岩臼的周边无进水口,只在低处有出水口。这个来自大自然的神奇设计实际上是由于当地较大的日温差和年温差导致其极易遭受物理风化;同时,某些硬度较小的矿物如角闪石等也易化学风化。因此,长期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风力、冰冻、雨水等综合作用下,即形成了现在的“岩臼”。

若能在夏末来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看上一看,首站当选此处。峰上树木葱茏,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峰下古道沧桑,北上呼伦贝尔,南下乌兰浩特,西向锡林郭勒。据说成吉思汗漠北铁骑的摇篮就是处于大兴安岭森林向草原过渡的阿尔山地区哈拉哈河上游一带,玫瑰峰下的这条古道便是成吉思汗阔亦田之战的战场。屹立在阿尔山的玫瑰峰,深沉地面向辽阔的草原,看过多少春去秋来,经历几多世间沧桑,就连英雄也要在他脚下沉浮。“古今是关隘,曾有巨人来,雄伟玫瑰峰,可汗点将台”,不知听到这样的诗句,玫瑰峰自己有何感触?

> 麒麟昂首


仙女的救赎——好森沟

地质公园内距阿尔山124千米的五岔沟镇有一片面积为30平方千米的保护区,叫作好森沟。 “好森沟”是蒙语“干沟”的意思。每年春季这里干旱缺水,故而得名。景区内花岗岩的垂直节理裂隙不断加大,由于裂隙的上部受到了比下部更强烈的风化作用,在重力作用下,上部不稳定的花岗岩屑或岩块不断崩落垮塌,残留部分再经风的吹蚀等作用而不断圆化,形成形态不一、傲立长空的花岗岩石柱,不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也极富观赏性,如麒麟峰、猎人峰、天河峡谷、仙人洞、雨搭石,等等。

麒麟峰是好森沟景区主峰,因其形状酷似昂首远眺的麒麟而得名。形成麒麟峰的岩石为花岗岩,峰体基座较粗,直径约15米,向上峰体变细。峰高约20米,峰顶为一细颈。猎人峰与麒麟峰因天河峡相隔而隔谷相望,其形似一猎人身着披风,手持猎枪,正望远沉思。据说,古时一位不甘天堂寂寞的仙女,变作小麒麟下凡到好森沟游玩,不幸被虎豹狼虫围攻,危急之中,一位猎人击败野兽,却遍体鳞伤,仙女感动不已,化作一位美丽的姑娘悉心照顾,结果两人日久萌生情愫,结为恩爱夫妻。王母娘娘得知后,很是恼火,勒令仙女速回天堂。仙女割舍不下心中恋人,违逆天条,宁死不归。王母一气之下一掌将好森沟劈开,成为不可逾越的天河峡,两对有情人隔岸相望,却无法拥抱。从此,仙女化作麒麟峰,猎人化作猎人峰。虽是神话,可麒麟峰和猎人峰座落的两山,除此两峰之外,确实别无其他大型石柱,唯此两峰遥遥而立,惟妙惟肖。覆盖在麒麟峰、猎人峰等山峰上的是茂密的森林,以桦树、松树等树种为主。好雨时节,森林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各种花草争相斗艳;沿景区蜿蜒迂回的林间公路,多次涉过清清的山泉流水;偶尔还能从森林深处窜出珍禽异兽,更增添了置身于幽静森林中的神秘感觉,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

> 山泉流水


边陲之界——三角山口岸保护区

距阿尔山市政府47千米的东经119°31′10″,北纬47°19′19″处,是三角山口岸保护区。因有一外形呈三棱锥状的华力西中期花岗岩山体,故名“三角山”,该山为保护区内制高点,山顶设有边防哨所。从山顶的边防哨所既可俯瞰努木尔根河的平面形态,又可远眺蒙古国。口岸属中山地貌,以努木尔根河为界,河岸两侧为山,地势南高北低。这种地貌条件下一般容易形成强切割的“V”形河谷,蛇曲河流很少见。但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口岸处的中蒙界河却呈现为高曲率的蛇曲河,这对于研究高原隆升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研究高原河谷的演变同样重要。可以说,该界河是研究高原河流的“活标本”。

> 林俗博物馆


> 白桦


三角山山脊缓和,脊线曲折,山顶多岩石裸露,沟谷平坦而宽阔,属典型中山侵蚀山地地貌。在界河的右岸(中国境内),灌木簇簇,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各种花草竞相生长,三角山上,绿树成林;界河左岸(蒙古国境内),灌木零星分布,地表植被覆盖明显比右岸差,山上也无树木生长。同一地貌类型,同一气候条件,而生态环境相差如此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地处边陲,人口稀少,这里仍然保持原始自然的状态,林海浩瀚,山花艳丽,碧水澄澈,波光万点,气候宜人,远离了污染喧嚣,有的只是高耸如云的山、翠绿欲滴的林、神奇灵验的圣水泉以及偃息的火山和串珠状的湖泊。谁能想到,三角区口岸竟是历史上中蒙两国人民民间往来的重要通道。有多少牧民赶着他们的牛羊从这里经过,有多少商贾带着他们的盐茶绸缎在这里往来,曾几何时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如今都在天高云淡的美景中消逝,只剩下候鸟有幸在金秋时节略窥一眼这里的层林尽染。

> 樟子松


> 努木尔根河


> 金秋白桦


美而不自知的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安静地端坐在尘世之外,时间也在它的脚下。把清扬的歌儿吟唱,还有多少阿尔山的幽谷藏在密林?还有多少阿尔山的故事没有讲完?

(文中所有图片及资料由阿尔山地质公园管理局提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