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7, 12(2): 30-33 doi:

地质奇观

山奇水秀可可托海

文/胡金良, 山石

第一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委宣传部

Online: 2017-04-20

PDF (11725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胡金良, 山石. 山奇水秀可可托海.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17, 12(2): 30-33 doi:

可可托海地质公园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如镶嵌在中国最西北的一颗明珠。

在可可托海,心中怀揣一梦,有山、有水、有人家!走进可可托海就会发现,这里就是这样一处绝美的境地,处处充满生机,绿的松、蓝的水、挺的山,以及那牛羊马驼和哈萨克人舞动的身姿,一幅相得益彰的唯美影像。

> 伊雷木湖 杨 孝/ 摄


难忘“三号矿坑”

额尔齐斯河流淌在可可托海中,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巨变,小镇老了!年老的小镇就像年迈的老人,总是不经意间开始追忆、梦中找寻山水间升腾起的那股烟云。繁华与喧嚣已经褪去原有的光泽,但静谧同纯净依然还在。

> 三号矿坑 薛海清/摄


可可托海的历史可以从 “三号矿脉”追忆。可可托海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世界级花岗伟晶岩矿床,十几条矿脉中尤以“三号矿脉”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内有80多种矿共生,主要有锂、铍、铌、钽、铷、铯等多种稀有金属。祖母绿、海蓝宝和绿宝石、紫水晶、芙蓉石、石榴石、碧玺等诸多种类的宝石盛产于花岗伟晶岩中,尤以三号矿脉盛产。据当地的老百姓所言,在矿石的开采旺盛时期,每家每户都有很多的各类宝石原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可以用海蓝替代玻璃球玩游戏。不仅如此,可可托海还因有着画面石、岩石、化石、矿物标本等种类20余个石种的观赏石资源而享誉国内外。也正因为此,这里被誉为了“中国观赏石之乡”,赏石文化独具风韵。“醉石居”“ 丑石斋”“ 悟石阁”“ 天缘石屋”“金石玉振”……可谓是构成了当地别具一格的街景。“悟石德而养性,通百理而修行。”则成为了当地人玩石、赏石的真实写照,如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发现的自然艺术。

“三号矿脉”被当地人习惯性的称为“三号矿坑”,被誉为“中国稀有金属工业的摇篮”、共和国的“英雄矿” “功勋矿”。由于其独特的战略地位,早期的“三号矿脉”在外界看来一直是不解之迷。直至改革开放以后,才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如今,这座有着67年开采历史的矿山,为可可托海小镇增添了无穷魅力,也铸就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股份公司合资过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内外交困条件下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时代精神。

经几十年的开挖,“三号矿脉”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坑,好似一顶倒扣的草帽,深200米,长250米,宽240米,边壁上的盘山道呈螺旋状。从2000年开始闭坑,7年之后,它再次从沉睡中醒来,久违的机器轰鸣声再次出现,它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登上了舞台,让人很容易就能找寻到远去的记忆。

如今,“三号矿脉”在群山之中,无名胜有名,多少敬仰的眼神聚焦在它的周围。可可托海的古色古香与它紧密相连。它历经百年沧桑,也留下远去的回忆碎片。一环一历史,一环一现实,一环一明天。那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实着可可托海的名片。那石、那山、那河,那湖,给人一种神奇的力量,一种粗犷之后优雅的美。

大美奇山有传奇

走在去往可可托海以及可可托海深处的路上,有怪石嶙峋,也有各色小花相伴。爱惯了细致入微的华柔之美,再看这怪石,看这大山,难免让人的内心莫名的“慌乱”起来。

一块块体态丰华的大石摞砌在一起,大石与大石之间奋力挤出的青丝花红点缀其间,云杉、落地松、红叶树,还有小松鼠、鸟,构成了可可托海的山。钟状、穹状、锥状,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峰,逆河而上,直入云霄,钩射出天宫一般的神话。

飞来峰、剑锋、神钟山、神象峰、骆驼峰、神鹰峰……一步一景,路随峰转、景随路换,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在这么多山峰中,像很多人一样,我最钟爱神钟山。

> 神钟山秋色 杨 孝/摄


一块巨大的花岗岩拔地而起,犹如一座雄奇的巨钟扣在额河南岸,神钟山因而得名。它通体光滑,寸草不生,孤峰傲立,巍峨神奇,堪称阿勒泰山景之最。神钟山高365米,坡度89度,被誉为“中华神州第一钟”,来此观景者无不发出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感叹。

关于这座钟山还有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蒙古王的儿子洪太吉,爱上一个叫萨拉的姑娘,但姑娘却爱上了他的朋友阿米尔,为了萨拉,两个好友反目为仇。洪太吉得知心爱的人与朋友私奔,心生仇恨,发誓一定要找到他们。终于有一天,他在钟山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于是,他在钟山对面的一座山上驻扎下来,隔河相望,等待萨拉出现。一天,萨拉背对额河,梳理美丽的长发,这时,洪太吉对着萨拉的背影射出了仇恨的箭,殷红的鲜血滴落在小溪里,萨拉从钟山顶上掉了下来。阿米尔悲痛欲绝,从山上跳下,他们双双落在额尔齐斯河中间的一块巨石上,鲜血染红了巨石。至今,这座巨石中间的凹陷处仍盛着一团血红色的水,向人们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爱情悲剧。也因此神钟山又叫“阿米尔萨拉峰”。

故事的真伪无从考证,向来也没有人愿意去佐证些什么。但来此游玩的人们总是很虔诚的相信这里发生的一切,因为他们向往着一切的美好,坚信着至纯的情感。

在可可托海,不是所有的山都如神钟山一样富有传奇色彩,但是所有的山都有一种力量,在可可托海观山,我在山中,山却在我心中,有敬畏、有力量、更有希望。

> 灵动的水 陈继宏/摄


在可可托海看水

在可可托海看水,心当是平静的。

这里的水倚山而降、源远流长,她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名,叫“额尔齐斯河”。额尔齐斯河,由东向西流,纯洁与隽永并存。额尔齐斯大峡谷以花岗岩地貌、峡谷河源风光、高山植被景观为特色。峡谷河源风光旖旎,上游水势磅礴,水声打破高山峡谷的宁静;下游水静谧平缓,将峡谷点缀的多姿多彩。

> 额尔齐斯河 杨 孝/摄


> 花岗岩峰丛地貌 杨 孝/摄


光滑的圆石受过它的抚摸,河畔的黄叶亲吻过她的容颜,美丽的哈萨克人称她为母亲河。

额尔齐斯河中时而湍急的河水像踏水力行的骏马,水花飞溅;时而舒缓,轻轻地流淌在宽敞的河滩上,静谧轻缓。可可托海深处的那段河流更是如此,那清脆的水声、大海一样的蓝,就像一台流动着的古筝,演奏着一曲曲动人的高山流水,经久不衰。

绿色的河面上,低垂的绿叶枝头亲吻着自己的脸颊,那表面平静的河水如一面镜子,倒映着高山青松,还有那蓝天白云,河水似乎成了这里每一处风景的主人。

在额尔齐斯河游走,从深处走向更深处,从高处走向更高处。一种磅礴的气势会随着逐渐加重的凉气席满全身。

可可苏里湖和伊雷木湖如同可可托海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构成了可可托海风景区最为迷人的一处佳境。

可可苏里,它是由地震断陷形成的湖泊,湖面不到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 ,在湖上共有20多个浮岛,湖水澄清碧蓝,水生植物丰富。一丛丛芦苇,开满了芦花,在风中轻摇低吟,清丽流韵。芦苇的根部错综交叉连接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形成芦苇岛,随风漂游,风一场景一场,湖面景色随芦苇的变动而变化,有如白洋淀的苇荡迷宫。

伊雷木湖距离可可苏里不过5 000米,湖面中央被东西两座大山削去大半,整个湖面呈现“8”字型,两岸数大山笔直陡峭,山间白云缭绕,色彩变换,而那幽蓝湖水若镜,将青山、白云、彩霞倒映在宝蓝色湖面上,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

湖西岸的山峰下,一排近乎平行排列的小山坡,好象被谁轻轻扭曲了一样,整体由北向南弯曲,那律动的曲线,极象一把因扫地时的外力而弯曲的扫帚,这正是大地震时,断层措断了山脊,山脊的下半截崩塌后被剥蚀留下的断层面,也被称作“帚状地貌”。

传统的服饰、悠扬的琴声、飘香的奶茶、洁白的毡房、肥美的骏马、雪白的羊群……这些游牧生活中的特殊符号,构成了可可托海的一幅壮锦。可可托海,没有海广阔,却比海深远,如诗的意象、似画的色调,给人梦幻般的感觉。可可托海,水绕山环、怪岩奇石。在这里,不必说孤峰傲立的一座酷似大钟的石山,也不必说众多娇羞可爱的神奇宝石,更不必说摇曳而舞的娇美枝叶了,这归功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力,更离不开关注可可托海的人的维护与爱恋。一段河孕育出一个个地质与人文的传说,一个湖留下了无数历史印痕,一座山呈现大美自然的景色,同时又向世人告知多少故事呢?

> 赏牧 陈继宏/摄


> 卡拉先格尔地震塌陷区 杨 孝/摄


(感谢可可托海景区管理委员会等提供的部分图文资料)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