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7, 12(1): 50-53 doi:

行者·随记

会心处不必在远——走近沈水湾

文/刘文艳

作者单位/辽宁省作家协会

Online: 2017-01-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刘文艳,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文学传记《尹湛纳希传》、报告文学《春风秋雨——刘文艳报告文学集》、纪实散文集《爱的诉说》,等等。

PDF (7571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刘文艳. 会心处不必在远——走近沈水湾.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17, 12(1): 50-53 doi:

家乡处处是美景

近年,父亲时常来沈阳,居住在浑河南岸奥体中心附近的小区。我也经常去看望他,早晚陪他到浑河边上的沈水湾公园、奥林匹克公园、五里河公园散步。记得《世说新语》一书中记载,晋简文帝到御花园华林园游玩,对左右侍从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会心处不必在远”,信哉斯言!

早上浑河两岸的公园,阳光洒落在河面,波光粼粼,公园的草地,也被透过树林的阳光照射着,明亮而松软。这时,无论走在甬路上,还是走在木栈道上,都会有一种沁人心脾、清爽明快的感觉。

步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陆续来到公园,他们有的散步,有的打拳,有的踢毽子,有的做健美操。还有几位喜欢养鸟的人,先后带着自己的鸟来到公园里。这些鸟儿见到自己的同类,异常兴奋,一鸟高吭,引得众鸟争鸣。河岸上,有百余把钓鱼杆,齐刷刷伸进浑河里。可见,这里也是钓鱼爱好者的天堂。喜欢音乐的人也来到这里,让二胡的悠扬和民歌的清亮,构成了公园的交响乐。还有十多个快走队、自行车队在公园穿过,他们打着旗子,穿着统一的服装。快走队有时高喊着口号,迈着统一的步伐,看上去真有一种军人的气魄和豪迈!让整个公园彰显出蓬蓬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这就是公园的早晨,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朝气。

晚上的沈水河畔,月光与灯光相辉映,浑河大桥的灯光,把桥的倒影挂在了水中。河对岸绿色的灯光如同数条绿色水晶柱倒插在浑河水中,熠熠生辉,还有红色、黄色、白色的水晶柱倒映在水中,把个浑河装点得五彩斑斓、绚丽无比。偶尔有用红色的灯光装点的游船,在浑河里穿行,那红色的游船如同一支红色的鲤鱼,在河面上欢快地游荡。到了晚上九点钟,这里静了下来,那喧嚣声也随之渐渐歇息了。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这奥林匹克公园、五里河公园还有许多幽静之处。公园由浑河及两岸的护河长堤以及其间的绿色地带组成,二百多米宽的绿色地带,由几层区域构成,靠堤坝处是高高低低的各种树木,然后是幽静的石径小路,曲曲弯弯,接下来是青青的绿草和柏油马路,然后是草坪花卉,接下来是用塑胶铺成的路,松松软软的,走在上面十分舒适。在靠近浑河处是临水的木栈道,与木栈道相衔接,建起几处宽阔的木质亲水平台,在靠近河水那面用木栏杆围起来,供人近河欣赏河景。进入公园,无论是走哪条路,都好似置身于绿草、丛林中,不时地变换着草场漫步、林中散步、岸边小憩等诸多甜甜美美的感觉。

大自然是最美丽的,置身在大自然中是最惬意的。浑河公园,包括奥林匹克公园、五里河公园、沈水湾公园、罗士圈公园,还有体育足球公园、长白岛森林公园等,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天成,顺其自然。整个公园的设计、建设,就是顺着浑河的自然景象,稍加整理,适当补充树木、草坪和鲜花,充分保持了大自然的本色。我觉得,这是浑河公园最成功的地方。它保持了浑河的自然美,如同一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女,不是描眉画鬓的美,也不是涂脂抹粉的美,而是自然的美。这种美,保留着自然的韵致,充盈着自然的底色,彰显着魅力无穷、历久弥新的自然质朴之美。

浑河的岸边,有的堆积着一组组形状各异的石头,让河水不停地拍打着,溅起浅浅的浪花。悠闲的钓鱼者,坐在岸边的石头上,在波光潋滟的河水中放着鱼竿,静静地等待着鱼儿的上钩。偶有一丛丛绿色的芦苇,让浑河水浸泡着茁壮成长,他们用绿色装点着河岸,自然而清爽。浑河水弯弯曲曲、自由自在地流淌着,有的地方没有缓冲,浑河水直抵岸边。岸上便用一尺宽的木板做成围栏,围栏里面是三到五米宽的地板平台,一边探过水面,悬在水上,用木柱支撑,一边固定在岸上,与木栈道紧紧相连。从木栈道上一路走来,再踏上那木质亲水平台,真有置身于水上的感觉!我特别喜欢走木地板铺成的栈道,听着那木地板发出吱吱的响声,就感觉自己融进了大自然,与整个浑河浑然一体。

有时在河边走着走着,竟然找到了那种以往在国外所心怡的感觉,那时的期望如今已经变成现实,就在眼前。这里的景色很美,只是平时没有留意!这要是在国外,在这样的月光下,走这样的河边小路,一定会生出许多羡慕与向往。

其实,我们的家门口也有许多美景,只是我们没有珍视。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美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家乡处处是美景,何必他乡万里行。

古老文明话浑河

浑河公园是一个年轻的公园,但也沉淀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浑河晚渡”和浑河龙柳便是浑河文明古老的见证。

> 百年前的浑河渡口


作为当年“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承接着浑河悠久的历史。在沈水湾公园的西面,新改建的罗士圈公园里,立有“浑河晚渡”的牌坊非常醒目。由东向西走过牌坊,便见浑河岸边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浑河晚渡”四个大红字,这里便是一个曾经无比繁忙、无比辉煌的浑河古渡口。

浑河,古称沈水,是辽河最大的支流。相传7 000多年前,古老的先民们便在浑河流域繁衍生息。浑河曾是水产丰富、水质清澈的河流。到明末清初,浑河水深两米,漕运通航,码头繁荣,是沈阳与外界的通商口岸。夏日的运货商船,冬季的载重爬犁,将浑河人引向了四面八方。那个年代,漫步浑河之滨,白日一定能够感受到它那如惊雷、似奔马的磅礴气势,傍晚也一定能够尽享它那“鸟落空林、轻舟古渡”的幽静黄昏。

浑河的美丽,带动了浑河两岸的快速发展。河景高层住宅楼拔地而起,分列两岸。夜晚的霓虹灯扑朔迷离,把楼房装点得绚丽多彩。浑河桥是浑河十分靓丽的景观,十几座联通两岸的桥,造型各异,美观大气。长青桥、富民桥、浑河大桥、三好桥、工农桥、胜利大桥,有的如盛开的百合花,有的似张开的多弦琴;有的是三拱相接,有的是钢绳斜拉;有的是一字型,有的是工字型。夜晚桥上的五彩灯光把大桥装扮得五彩缤纷,也把浑河映照得美轮美奂。

如今,沈水湾公园的“浑河晚渡”,不仅再现了“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的当年丽景,而且以其崭新的姿容成为这个公园新旧历史的衔接。刻在石头上的“浑河晚渡”四个红色大字 ,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显得古色古香。在离石不远的树丛中,有一个长宽各10米上下、高有1米左右的水泥石台,石台上摆放着8个圆柱型的铁铸件。据介绍,这是2005年4月,在这里出土的固船用具。据考证,这些固船用具均是浑河古渡口的遗迹,它们见证过昔日浑河渡口的繁华与辉煌。浑河公园的建设者们,把这些文物原地存放,给来这里的人们以无限的遐想。站在写有“浑河晚渡”几个大字的石头边,再眺望浑河的晚霞余晖,不免发出些许思古之幽情。

承载着浑河古老神韵的,还有那历经岁月沧桑的“龙柳”。在全长7.5千米的沈水湾公园里,一直有两排翠柳,像两队忠贞的卫士,守护在浑河岸边。一排是柔美的垂柳,一排是碧绿的旱柳。柳与柳之间大约相隔5米,共有1 350棵。柳干之粗壮者,一人搂不过来。以此来推断,这些柳树已经百岁之上了。其中有四棵大柳树,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从浑河大桥进入沈水湾公园不远,就矗立着“盛京龙柳一号”。传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初春,清圣祖东巡祭祖,在新宾永陵谒陵大典之后,经浑河水路到盛京行祭陵大飨礼,一路上,云低雨急,龙船难行。可至盛京浑河段,雨停雾散,天布祥云,云成龙形。圣主龙颜大悦,遂命停船靠岸,让人种龙柳以记之。据传,拜谒此龙柳者,文人可金榜题名,官人可大展宏图,商贾可财源广进,善人可长命百岁!这当然是人们的美好期盼。

如今,几经沧桑,龙柳已形成君临浑河、傲视神州的玉柳神龙形象。走近那棵柳树,确实让人感到龙的神态活灵活现:树的根部大部分裸露在外,犹如龙头;树根下半部,分明有两个深色圆形痕迹,恰似龙的两只眼睛;树的几支根须向外伸展着,犹如几只龙脚在前行;近10米长、几搂粗的树干,呈横卧状,又酷似龙身;枝繁叶茂的柳枝正如同龙尾,在随风摆动。退后几米开外,再看此柳,真如一只雄伟玉龙,在尽情舞动。

> 龙柳


沈水湾公园还有“盛京龙柳二号”。据传,清高宗弘历,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仲春,第三次回到盛京祭祖,在盛京故宫大宴群臣之后,与王公大臣一起,来到浑河边吟诗作赋。突然,天降急雨,众人忙上前,将皇帝扶到一棵柳树下,柳树高茂的树冠,形成天然华盖,竟然滴雨未及皇身。由此皇帝赞曰:“此柳乃神树也!”我观此柳,确有与众不同之处:远看它不是一株独柳,而是一片柳林,近看,才知是独木成林。这棵龙柳,主干上分为3个支干,每个支干又有3个分枝,每枝又生长出无数的枝条,形成了近百平米的树冠,构成了“九龙成荫” 之龙柳格局。此龙柳的最大特点是枝叶繁茂,即使离树干10米远的树枝,也葱绿如新,不得不让人对她那超常的生命力感到震撼!

“盛京龙柳三号”,也是与皇帝相关的故事。相传:“清仁宗在嘉庆十年春,第一次回乡祭祀东巡,在接待盛京大小官员之后,来到浑河岸边。时值春和景明,浑河波光倒影,好一处人间仙境。此时,万树皆静,只有此柳,无风自舞,姿态万千,令嘉庆帝兴致高涨,随言“此柳洞知君心啊!”此柳随后便被奉为龙柳。据传拜此龙柳者可玉满临门,万事皆顺。现在,此柳也被许多人祭拜过,树上缠满了红布条、黄丝带等,上边写满了祈福之言。

园中还有一棵柳树,也应该列入“龙柳”之列,此柳与龙柳相似,也是独木成林。从柳边走过,不见树干,只见一片天地相接的“柳林”,茂密的柳枝,已经垂到地面,覆盖面积达二百多平方米。只有拨开柳枝,进到“柳林”里,才发现,原来,这里只有一棵大柳树。树干得五人合抱,树下有百多平方米的空地,诺大的树冠被粗壮的树干支撑开来,如同一个巨大的圆顶穹庐,四周密实的柳枝形成天然的围墙。只有太阳的光线通过树叶的缝隙叠印着透过来,站在里面,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也无从望见里面的风景,这就如同一个宽敞的天然大别墅,站在这里面,就是下大雨,也可以避而无忧!我想,沈阳城里竟然还有这么古老、这么神奇的柳树,真是沈城一宝啊!

“浑河晚渡”“盛京龙柳”承接着大浑河及其两岸的古往今来,如今的浑河两岸,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河水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它们见证着沈阳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回味着沈阳的历史底蕴和曾经的辉煌。

敞开怀抱对大众

浑河两岸公园的最大特点,就是敞开怀抱,面向大众。公园设有多处出入口,游人可以随时就近进出公园,这是沈阳的城市公园,也是名副其实的沈阳人民公园。

仅从沈水湾公园的建设理念中,就能看得出很强的服务大众的意识。公园的区域设置,大多从方便游人休闲、娱乐、锻炼等方面考虑。整个园区以树木花卉为主要造园手段,以文化、艺术、体育广场和大型群体雕塑、湿地等主要形象为创意目标,力图使公园既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又让人们得到审美享受、情操陶冶和情趣满足、文化提升。公园还建有生态休闲区,占地近两万平方米的生态林,保持了完好的野生丛林景观,吸引了各种鸟在此安家繁殖。公园里大量栽植了适应北方生存条件的金丝垂柳、香花槐、紫树和果树等树木花卉。将银中杨和旱柳做成圆形树林,姹紫嫣红的12块花池,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紫色的花是小檗,黄色的叫金山绣线菊,粉色的是福禄考,开得最漂亮的花叫唐菖蒲,公园色彩清晰明快、景色自然迷人。

沈水湾公园,工农桥与三好桥之间的北岸,一个长达千米的花坛与3个亲水平台连为一体。千米花坛由各种名贵花卉组成,不同的花卉,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造型各异的花坛。3个亲水平台,由木板条相连相接而成,游人可以走上平台,更近距离地感受浑河的魅力。也有喜欢垂钓者,直接把鱼竿甩入河中,静静地等待鱼的光顾。园内的和平广场由一个巨大的和平鸽图案组成,代表着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每年的五月,在草坪上散养的孔雀,用它们特有的美丽,吸引游人在此驻足,流连忘返。绿树丛中千姿百态的雕塑与树木草坪融为一体,绿荫深处的文化长廊更是看书学习、体验天然氧吧的好去处。每到夏季,这里便搭建起艺术惠民的舞台,举办浑河文化艺术季、浑河交响音乐节,连续演出音乐、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百姓在这优美的浑河岸边享受艺术的盛宴。

走进这个面向大众的公园,经常会想到,应该为那些以让众多沈城人受益为理念的公园设计者、决策者、建设者、管理者,书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他们永远留在历史记忆的史册中。

惠及百姓的事情,多做一点,会有很多人感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能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能让全城的老百姓铭记着,这是为民造福,也是为已积德,此种事情多多益善啊!

浑河两岸的公园,已经成为沈阳靓丽的风景线,在浑河两岸,已经有了沈城人难以忘怀的亲切记忆。我想,如果沈阳继续以浑河为中心,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久的将来,沈阳这个古老的城市,就一定会如同莱茵河、多瑙河等两岸的城市一样,充满了灵秀和浪漫,成为与世界上最美好城市相媲美的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