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诗歌展
Online: 2016-01-20
本文引用格式
吉狄马加 等.
感恩大地
文/吉狄马加
我们出生的时候
只有一种方式
而我们怎样敲开死亡之门
却千差万别
当我们谈到土地
无论是哪一个种族
都会在自己的灵魂中
找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
是大地赐予了我们生命
让人类的子孙
在她永恒的摇篮中繁衍生息
是大地给了我们语言
让我们的诗歌
传遍了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世界
当我们仰望璀璨的星空
躺在大地的胸膛
那时我们的思绪
会随着秋天的风儿
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大地啊,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往往在这样的时刻
我的内心充满着从未有过的不安
人的一生都在向大自然索取
而我们的奉献更是微不足道
我想到大海退潮的盐碱之地
有一种冬枣树傲然而生
尽管土地是如此的贫瘠
但它的果实却压断了枝头
这是对大地养育之恩的回报
人类啊,当我们走过它们的身旁
请举手向它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幸福的土地
文/吴传玖
这是一片和平的家园
大水刚刚远退
土地肥沃辽阔
当黎明的光芒乍现
大地献出花坛
蜂群结队飞来
空气中充满蜜的气息
道路平静地伸向远方
蓝天下的事物生机盎现
田野的劳作
自由地展开
那里的人们不仰慕上帝
却唱着自由的赞歌
他们深信脚下的土地
会长出庄稼和棉
长出富裕的日子
这是一片幸福的土地
永享阳光与和平
让家园里的人们安居
让远来的流浪者
绾草为业
荒漠上的奇迹
文/李少君
对于荒漠来说
草是奇迹,雨也是奇迹
神很容易就在小事物之中显灵
荒漠上的奇迹总是比别处多
比如鸣沙山下永不干凅的月牙泉
比如三危山上无水也摇曳生姿的变色花
荒漠上还有一些别的奇迹
比如葡萄特别甜,西瓜格外大
牛羊总是肥壮,歌声永远悠扬
荒漠上还有一些奇迹
是你,一个偶尔路过的人创造的……
古渡黄河
文/谭五昌
文/潇潇
拉郎情曲——不是小调
是高枕雪山的泪水
比生更长久
是巴颜喀拉山的脊梁
面朝东方
缓慢抒情
是黄河的源头
一滴一滴流淌
被时间的泥沙变浊,变黄
掉过头来
“几”次回望
人类还挂在树上的时候
水洞沟的石头
曾经是奔跑的
那些生长成化石的野驴
羚羊、转角羊、猪、犀牛
从旧石器时代奔跑到今天
在黄河古渡午后的水面
缩小着百万年的时光
对于华夏
历史克制地停泊真相
不会止息的野草
不断掉落的时光
总是很软很短
对于一条河流
她绕过了一个种族
抱着泥土
抱着忧伤
到处都是湿润的美
平凉二帖
游崆峒山
崆峒山的秀美
让我们来自北京的一行诗人
遭遇一场语言的滑坡
只能用普通游客的一声赞叹
暂时性遮掩一下词语的贫乏
爬到半山腰的上天梯处
灵感终于袭击了一下我的神经
顿悟崆峒山为何这样秀美
因为在山顶上迎接我们的那位主人
不是威严的天子或天帝
而是端庄秀丽的西王母
西王母山石窟见闻
从山崖外到石窟内
隔着一层从光明到昏暗的薄薄的距离
我便穿越了一千五百年的时光
隔着一千五百年的岁月
那些带着石头体温的菩萨们
依然绽放着生动如花的表情
石头的伟大、不朽与美丽
被展示得如此真实逼人
燕山林场
文/霍俊明
当我从积重难返的中年期抬起头来
燕山的天空,这清脆泠泠的杯盘
空旷的林场,伐木后的大地木屑纷纷
那年冬天,我来到田野深处的树林
确切地说面对的是一个个巨大的树桩
我和父亲坐在冷硬的地上,屁股咯得生疼
生锈的锯子在嘎吱的声响中也发出少有的亮光
锯齿下细碎的木屑越积越多
我露出大脚趾的七十年代有了杨木死去的气息
芬芳,温暖
那个锯木的黄昏,吱呀声中惊飞的乌鹊翅羽
如雨的风声在北方林场的上空空旷地响起
当我在矮矮的山顶,试图调整那多年的锯琴
动作不准,声音失调
我想应该休息一会儿,坐在树桩的身边
而那年的冬天,父亲只是拍拍我的肩膀
那时,罕见的大雪正从天空中斜落下来
绿梁山写意
文/章治萍
一
明朗之晨,被腌制的绿梁山不动声色
既无转场的牧歌,也无流浪的狼烟
固执的曙光却时常漫过湖堤叼醒单纯的睡眠
那时候我们就进去勘探岁月,岁月
就像被狂风暴雨蹂躏过的那道陡峭的山梁
二
朦胧之晨,湖里的山更加清晰
而湖上的山像大地一位小小的婴儿
笼罩的蚕纱涵盖着母子间紧密相连的亲情
如果过于直接会缺乏意境的衍化,那么
就让姓名故意隐匿吧,在入夜之前
地学诗二首
文/胡红拴
侵入岩
深部岩浆
总想突破牢笼
轻骑奔袭
遭遇域外的阴冷
未捷先死
染红他乡的土地
瞬间成就
侵入岩的一世英名
节理
似冰河开冻
用热情写出真诚
似赤裸的歌声
演绎
断裂的变形
用剪节理哲学家的思想
将理念放飞在悠远的世界
用张节理拉张的动作
维持局域
惊慌后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