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圣地阿拉善——走进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Online: 2016-01-20
本文引用格式
文/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拥有着广阔的金色大漠、茫茫无际的黑色戈壁、气势恢宏的多彩峡谷等世界级高端、典型、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以沙漠、戈壁为主的地质景观,全面展现了中国西北地区由风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典型的地质遗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造物主的神奇,造化成蜿蜒深邃的阿拉善大漠峡谷、惊世神根峰、暇思圣母洞、不俗神水泉;苍天有意让飞禽走兽定格成石雕,似动似静;赭红的岩壁上还深深地刻有这片土地的名字——阿拉善。
人间秘境阿拉善
巍巍贺兰孕育神奇秘境;茫茫戈壁托起飞天梦想;沧桑历史谱写不朽篇章;金色大漠铸就广袤天堂。在祖国北疆内蒙古最西部有这样一片古老神奇的热土,天高云淡,驼铃幽远,金沙起舞,胡杨婆娑;这里是东归英雄世代缱绻的家园;也是“神舟”号飞船升起的地方,她就是中国观赏石之城、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阿拉善”一词,蒙古语有“斑斓绚丽、五彩缤纷”之意。地老天荒,2亿年前阿拉善曾经是海;寒来暑往,历经无数次地壳运动、海陆变迁,造就了沙漠、丹霞、戈壁、森林、湖泊等荟萃大自然万千气象的奇观景致。有人说这里是中国旅游最后一块处女地,也有人说这里是世界旅游者的新发现!这隐秘在中国西北部的一片区域,紧紧包裹在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宽广的怀抱里,仿佛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
阿拉善与贺兰山关系紧密。贺兰山南北走向,素有沙漠咽喉之称,它绵延250千米,宛如一条绿色长龙,横亘于阿拉善东南缘,阻挡了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东侵。贺兰山大规模隆升于距今约5 300万年前的始新世,复杂的地质构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分割中国东西部地质构造、地理、气候以及荒漠与非荒漠的重要分界线。
在这片苍劲广袤的峥嵘大地上,昔日谈沙色变的阿拉善人秉承着坚韧、乐观、豁达的民族品质与地域性格,在曾经人迹罕至的茫茫大漠里建立了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开启了沙漠地学旅游的新篇章。

对于人类来说,沙漠总是给人一种孤寂、沉静、荒芜、萧瑟之感,一直以来是危害的代名词。然而当你真正走进阿拉善沙漠,就会发现沙漠竟是如此温柔、美丽,沙漠里的生命竟会如此富有激情。漫无边际的沙漠,充满了神奇与诱惑。在风力影响下,黄色沙山的线条金蛇匍匐,蛟龙腾飞,彩虹跃天,犹如凝固在大地上的黄色海洋。阿拉善素以金粉示人,27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中的三分之一被沙漠覆盖,是人们传说中的苍天圣地,拥抱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唯一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维护着地学多样性,为后世保留了珍贵的地球遗产。

巴丹吉林之神奇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巴丹吉林,横贯阿拉善右旗全境,有1万多平方千米的地域人类尚未涉足。巴丹吉林园区包含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岩画、红墩子峡谷、海森楚鲁风蚀地貌4个景区,是以沙漠峡谷、风蚀地貌及历史悠久的岩画等景观为主体特色和科学探险、科普旅游及自然生态的观光区。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71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世界第四大沙漠,以“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五绝著称。巴丹吉林沙漠中景观类型十分丰富,不仅有神秘奇特的沙漠地貌景观、风景优美的沙湖、广泛分布的鸣沙,还拥有许多迷人的人文景观,它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苏敏吉林湖畔的巴丹吉林庙已拥有数百年的历史,庄严肃穆的古刹悠悠的诉说沙漠神奇的故事和传说;沙湖湖畔生活的蒙古族牧民豪放热情,有着蒙古族最典型、原始的民族风情;沙漠中出土的大量古石器和恐龙化石把我们带回了远古的巴丹吉林。

巴丹归来不看沙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地块中的凹陷盆地,以宗乃山西侧断裂与阿拉善隆起相分开,是我国第二大流动沙漠,有典型的高大沙山与湖泊相间分布的沙漠景观。从分布的地层和构造来分析,古生代时期可能与阿拉善隆起为一体,海西运动发生褶皱隆起,同时也在阿拉善隆起间产生了断裂。燕山运动期间由于周围断裂再度复活,四周山区上升,盆地凹陷,从而沉积了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在古近纪,本区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普遍形成了陆相红色湖盆沉积。新近纪(距今约2 500 ~ 260万年)时期,青藏高原大面积抬升,使本区大陆性气候加强。第四纪时期,我国大陆冰川广泛发育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构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巴丹吉林沙漠地貌形态平缓,主要由剥蚀的低山残丘与山间凹地相间组成。依据野外考察和航片、卫星影像判读解译,巴丹吉林沙漠的景观形态主要是以风为作用营力而产生的地形,除边部有小面积的准平原基岩和残丘外,广大地区全为沙丘覆盖。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高大,分布密集,高大沙丘面积约占沙漠总面积的55.3%,相对高度一般在200~300米之间,最高可达500米,居世界沙漠高度之首。高大沙山之间,特别是在沙漠东南部分布有许多小型湖泊,共约144个,其分布密度在所有沙漠之中是比较大的,俗称“沙漠千湖”,其形态完整典型,水质清澈,湖泊周围生态环境良好,往往一个沙湖就是一个小的生物圈。在众多湖泊中印德日图泉最为神奇,不足3平方米的暗礁上有108个泉眼,被誉为“神泉”。巴丹吉林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区,鸣沙声犹如飞机群轰鸣声,沉闷而深远,数千米以外清晰可闻,无不使人刺激异常。沙漠中鸣沙山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响声之大,在当今世界绝无仅有,被誉为“世界鸣沙王国”。
巴丹吉林沙漠景观瑰丽优美,奇伟壮观,缤纷多姿。在沙漠腹地,高峰林立,峰峦叠嶂,沙脊如削;沙壑、沙峭、沙峰层层叠叠,各种形态的沙丘披裹着金色盛装,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优美迷人;沙湖四周芦苇丛生,湖水碧波荡漾,水鸟嬉戏,鱼翔浅底,有“漠北江南”之誉;高大的沙山和晶莹的海子相映成趣,湖光沙色,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时常还可以领略到“沙市蜃楼”“大漠日出”等奇特景观。巴丹吉林沙山高耸入云,鸣沙激情奔放,湖泊恬静安逸,湿地绿草如茵,倒影目眩神迷,真可谓“巴丹归来不看沙”。
戈壁奇石道远古
大自然的天地灵光孕育出珍贵的阿拉善奇石。奇石原岩由距今8千万~1亿年前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而成,在经历无数次自然、地质作用之后,残留的坚硬矿物质晶莹剔透,使得每一件奇石都是无法复制的杰出作品。戈壁奇石,记录着这里的地质和气候变迁。旷野奇石为沙漠地学旅游增添了无尽的神秘和异彩。
曼德拉山岩画,它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缘,保存有6 000多幅数千年前的古代岩画,构成了曼德拉山岩画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研究我国民族史、美术史、畜牧史、天文史、宗教史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岩画雕刻在基性岩脉上,岩脉呈灰黑色,表面光滑,岩画雕刻精湛,图案逼真。其年限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和元、明、清各代,堪称为我国西北古代艺术画廊。同时在曼德拉山上还遗存古人建筑遗迹,遗址为花岗岩岩块堆积而成,呈近圆形,直径约2~4米。并发现大量的石器,有尖状器,砍砸器,饼状器,刨削器,等等。
海森楚鲁位于阿拉善右旗西北部的努日盖苏木境内,出露形状奇特的花岗岩风蚀地貌,面积约数十平方千米。海森楚鲁为蒙语,意为“像锅一样的山石”。与通常见到的、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球形风化地貌不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创百孔,形如蜂巢,状如巨龛,数量众多,大小参差,形态各异。有的高达数米,有的仅如蜂巢大小,有的气势磅礴,如流云翻浪,有的精致玲珑,似走兽飞禽。伟硕岩体己被掏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近百里,行于其间,—步一景,变幻莫测,使人兴致盎然。海森楚鲁宛如一座荒凉的古堡,显示出它那苍凉而壮丽、神秘而不屈的色彩。海森楚鲁以其独特的花岗岩风蚀地貌、古老的民间传说,吸引了无数勇敢的探险者前来揭开海森楚鲁神秘的面纱,探寻大自然的奥秘。


奇伟壮阔腾格里
腾格里园区位于阿拉善左旗境内,包含腾格里沙漠、通湖、敖伦布拉格峡谷3个景区。腾格里沙漠位于阿拉善盟东南部,介于贺兰山西麓冲积平原和雅布赖山之间,是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一词系蒙古语,意为天,指茫茫沙海如渺无边际的天空一般。腾格里沙漠主体分布于阿拉善左旗西南部额尔克哈什哈、查干布拉格、豪斯布尔都、通古勒格淖尔、温都尔勒图等苏木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南缓降,海拔在1 200~1 400米之间。以多淡水湖泊绿洲著称,沙漠内部沙丘、湖盆、残丘、山地及沙砾平原交互分布。

腾格里沙漠之眼
腾格里沙漠中的水源条件较好,多处发现自流水,且广泛分布着绿色、大小不一的湖泊,是中国拥有湖泊数量最多的沙漠。湖泊有规则地南北向平行排列,其间隔为3~5千米宽的流动沙丘带。一般湖泊多呈长条形,延伸20~30千米,宽仅1~3千米,是古代湖泊干缩后的残余部分。沙漠区基底多系基岩,沙漠潜水除降水补给外,大部分以基岩裂隙水补给,因而地下水较为丰富。沙漠中的沙物质主要来源于沙质河湖相沉积。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古代湖泊至今已被分割成400多个很小的时令湖,使腾格里沙漠成为我国湖泊最多的沙漠。
湖泊—腾格里沙漠之眼,是阿拉善沙漠的特质。沙漠湖泊犹如蓝宝石般点缀在无垠大漠之上。沙漠中有月亮湖、通湖、天鹅湖等景点。天鹅湖位于通古淖尔苏木西南12千米处,湖水面积约3.2平方千米,四周是浩瀚的腾格里沙漠,沙丘起伏,景观奇伟壮阔,湖光沙色令人心旷神怡。每年都有各种候鸟在此停留,有白天鹅、野鸭等数百种鸟类,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通湖位于阿拉善左旗最南部,与宁夏中卫县相距18千米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它是自然景观独特的沙漠湖盆地,四面沙丘环抱,内部湿地富饶,湖畔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和白色蒙古包群、五彩野营帐篷与浓郁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景色宜人,如诗如画。
美丽、神奇的月亮湖,是腾格里沙漠湖泊的典型代表。月亮湖景区面积约3平方千米,水深2~4米,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千米,环湖一周4千米,是一个秀丽的淡水湖泊。东望其状如新月,西瞰似中国版图,属古代湖泊因长期干旱而被分割的时令湖之一,因长期受地下承压水的维持而不干涸。湖水凝碧,苇丛含烟,各种鱼类翔游浅底,珍禽益鸟翩然湖上,是度假旅游的胜地。

月亮湖有“三奇”。一奇:形状酷似中国地图。站在高处沙丘俯视,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展现在眼前,芦苇的分布更是将各省区一一标明。二奇:湖水天然药浴配方。面积3平方千米的湖水,富含钾盐、锰盐、少量硭硝、天然苏打、天然碱、氧化铁及其它微量元素,与国际保健机构推荐药浴配方极其相似。湖水极具生物净化能力,能迅速改善、恢复自然原生态本色。三奇:千万年黑沙滩。长达1千米,宽近百米的天然浴场沙滩。推开其表层,下面是厚达十多米的纯黑沙泥,更是天然泥疗宝物。
敖伦布拉格峡谷
敖伦布拉格峡谷位于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境内。峡谷由褐红色的含砾砂石构成,全长5千米。它是在早期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峡谷地貌的基础上,又叠加了风蚀作用,从而形成现在的峡谷地貌,谷壁上有风蚀龛(凹槽),部分地段还有变质花岗岩出露。
峡谷曲折蜿蜒,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瑰丽无比,气势恢宏。峡谷两侧悬崖峭壁如刀切一般直上云霄,有的地段向上望去可见两侧石壁几欲封顶,只可见天幕上印出一条亮线,可谓“一线天”。峡谷尽头的红色巨石上的灰白色岩性显示的图案极像蒙文“阿拉善”三个字。

柳暗花明话居延
居延园区位于额济纳旗境内,包括居延海、黑城文化遗址、胡杨林3个景区。其是以胡杨林、居延海、古城遗址及航天城等为主要景观资源的生态观光旅游区。
游移湖之居延海
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时时变化着,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居延”是西夏语,为“流动的沙漠”之意。此湖后因湖面缩小而分裂成两个湖泊,西湖名嘎顺诺尔,亦称嘎顺湖,蒙古语意为“苦海”,即西居延海;东湖名苏古诺尔,也称苏古湖,蒙古语意为“苔草湖”,即东居延海。东、西居延海和居延泽3个湖泊曾经是一个连通的大湖,形成于前中生代至晚更新世。1941年以前,东居延海湖水面积曾达120~200平方千米,湖中水草茂盛,盛产鱼类和水禽,芦苇高达4米以上。据航片及卫片量算,东居延海湖面面积上世纪50年代为75平方千米,1982年实测为43平方千米,最大水深1.8米。西居延海据1930~1933年瑞典地理学家、考古学家斯文•赫定考察居延海绘制的地图量测,湖面面积达1 200平方千米,且湖岸线与东居延海相连。
在春秋、汉、唐时期的历史典籍中对居延海就有相当多的记载,并出现多首吟颂居延海的诗歌。唐代诗人王维对居延绿洲有如下描述:“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描述:“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这都表明了居延海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广阔的水面,深深地影响着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地理。

追寻额济纳胡杨
“活着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沙漠英雄树”——额济纳胡杨是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一道震撼魂魄、旖旎亮丽的风景线。胡杨属落叶乔木,当地蒙语称为“陶来”,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被誉为“活化石”,其叶形多变,故也叫“异叶杨”。胡杨林是阿拉善盟主要的天然林之一,是阿拉善干旱荒漠条件下可贵的林业资源。额济纳胡杨林是世界上现仅有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现存面积33万亩。

胡杨林那让人永远激情跌宕、流连赞美的真正原因在于它奇异的令人惊羡的色彩。那种金黄之色美得让人震惊、令人不愿离去,那种金黄之色是深秋时节的激情绽放和渲染天地的最亮丽风景。

人们礼赞胡杨,更在于它壮丽中透出的妩媚、华贵里彰显的庄严,在于胡杨所表现出的无与伦比的抗争意志、生存品格和奉献精神。其树干坚强挺立,如苍龙腾越、虬蟠狂舞,千姿百态,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繁盛与沧桑。目睹一次便会铭记终生,这就是胡杨的魅力所在!

阿拉善自然景观优美神奇,人文历史斑斓厚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犹如巨幅泼墨山水写意画的巍巍贺兰山,54万亩天然次生林的自然景观和贺兰山岩画、18罗汉群雕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广宗寺、福因寺坐落其中;传奇活佛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真身舍利供奉于此;蒙藏语言文学大师阿旺丹德尔的杰作惊现于此,使名不见经传的贺兰山香火袅袅、经声朗朗,成为佛教圣徒心灵禅修的首选之所,色彩斑斓的历史人文为沙漠地学旅游增光添彩,锦上添花。

这里是沙漠的世界,这里是生命的天堂,这里是审美的胜境,这里是文明的绿洲。多样的沙漠景观在此恣意挥洒,顽强的沙漠生命在此尽情绽放,壮美的沙漠线条在此奔放舒展,震撼的沙漠文化在此聚力释放。世界的多种极致之美在这里汇聚,碰撞出一首自然与人文的交响曲,唱响在广阔苍茫的阿拉善大地上。浩瀚的金色大漠美轮美奂,魅力无穷的沙漠地学旅游沧桑、壮美、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