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文登是故乡
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
Online: 2016-03-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徐则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著有《耶路撒冷》《午夜之门》《夜火车》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现供职于人民文学杂志社。
本文引用格式
文/徐则臣.
.
到一个陌生地方我常会问自己:“是来看风景、长知识、求舒心,还是为了换个新环境打量一下生活?”太平世界去外地,目的也许只有这么几种。但在文登,这个胶东半岛的海滨小城,我突然发现,其实这些年每去一个地方,潜意识里都在做比较:有意无意地寻找与故乡相似或者相异的东西,以形成我对该地的基本判断。
文登在黄海边,隶属威海,我故乡也在黄海边,海浪同时从远处涌上来,同一场海风吹进两座城市。街道宽敞、整洁,走在马路上,我可以把速度放到最慢,走走看看停停,生活可以不气喘吁吁,更可以不气急败坏;如果在北京,喇叭声催你快点,行人让你闪开,交通高峰时段,你会觉得你站在哪里都多余,这地方就不该有一个个体的位置。而文登和我故乡的城市,你行走、停下,一转身就会发现它的柔软和平常心,它已经在最日常的意义上容忍和接纳了你。这种地方才像家,可以散漫自由地生活;而在北京,你必须把生活搞得像另一种意义上的工作,每天坐到你的已经被提前规划好了的工作岗位上。这是我喜欢文登的理由之一。
在这里,让我想起故乡的,还有“文登”和温泉。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来此,“召文人登山”,遂名“文登”。有一说,始皇帝率众登的是文登山。不管登的是什么山,“登”应该是登过了。比秦始皇更早,孔子来到黄海之滨,在我故乡登上了一处高地,从此成为古迹:孔子登临处。始皇帝和至圣先师应该都是好眼力,一定也都爱找好地方去,凭海临风,壮怀天下。这么推理,文登和我故乡显然都是好地方。坏地方各有各的坏,好地方的好却是相同的,到文登,我不能不想到自己的故乡。
温泉。我总认为有山有水是地方之幸,靠山可以吃山,靠水可以吃水,你有了就有了,没有就别再想了,除非下次地壳变动,上帝让世界重组,不过那会儿究竟有没有,谁也看不到了。整个山东有天然温泉17处,文登独占五处,占了近三分之一,你只能把它理解为上天对文登青眼有加。温泉是个好东西,坐在天沐温泉水里,想象那些稀奇古怪的矿物质正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潜入我的身体,那感觉很像当年在故乡的温泉,我和一帮外行朋友围池而坐,光着上半身讨论温泉究竟如何有益于我们身心。故乡的温泉在一个镇上,此镇以温泉为名,据说是华东第一温泉。天沐温泉的水温正好,让人昏昏欲睡,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在故乡的温泉镇,只是水变咸了。
如果说最能得到熟悉的故乡式的日常感受,还是饮食。我家和山东接壤,母亲是山东人,我们家的饮食与山东更接近。食材简单、朴素,从泥土和水中刚刚脱身,原生态地就上了桌。大葱刚从菜园子里拔出来,剥皮、冲洗,湿漉漉地堆在你面前;面酱刚从坛子里舀出来,直接放在白瓷碗里,不需要精致的小碟子;海鲜是真的海鲜,从海水跳进锅里,只放了一点盐,甚至盐都不放;馒头刚刚出锅,比拳头还大,因为火大表面裂开来;野菜摘过、洗净,塞进嘴里的时候还往下滴水;有生辣椒和大蒜,有带壳的生花生;可以坐在炕头,也可以坐在院子里,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必考虑精致和优雅,不必警惕生猛和粗陋,让吃重归吃本身,回到最基本的口腹之欲上,而不是表演成社交、身份、阶层、文明、素养、姿态等酒会、宴请上抽象的书面语。吃就是吃,畅快淋漓,无所顾忌,保持着事物与嘴巴的忠贞的唯一对应关系。
在文登,我在一户渔民家和山脚下的一家小馆子里吃到了这样的饭菜,实实在在的、纯粹为了吃而做的饭菜。一桌人都吃大葱蘸酱,谁也别嫌弃谁,吃得肆无忌惮人仰马翻好不痛快。同行的一群人都长年文雅,终于有人惊呼,很多年没吃过这么爽的饭了!有人又给递进一下:此饭之前,很多年里简直就没吃过饭!

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出入大小饭局者的心声,甚至是我这个与局无甚关联人的心声。的确,这样的饭菜很多年里都很难吃到了,它实在太家常,家常到跟满汉全席一样,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也正是这一点让我更生乡愁。所以在文登,有朋友问我,习惯么?太习惯了?一不小心,我真觉得自己是在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