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6, 11(3): 49-51 doi:

人物访谈

王洛勇:演寻明胜比演焦裕禄更具挑战

文/徐峙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

Online: 2016-03-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徐峙,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PDF (1243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徐峙. 王洛勇:演寻明胜比演焦裕禄更具挑战.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16, 11(3): 49-51 doi:

. .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Popularization of Land and Resources[J], 2016, 11(3): 49-51 doi:

6月21日,在“全国土地日”和建党95周年到来之际,电影《寻明胜》首映了。

这部由董玲导演执导,著名演员王洛勇主演的影片,以已故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寻明胜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了百姓脱贫致富东奔西走、殚精竭虑,为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鞠躬尽瘁、牺牲自我,后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却隐瞒病情坚持工作在第一线,年仅48岁不幸去世的感人故事。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简单而俗套的故事,那你可就错了。对于王洛勇来说,这是一次完全不同的体验。他曾经在百老汇的舞台上连演2 000多场音乐剧,曾经在影视剧中演过警察、地质队员,演过李白、杨子荣、焦裕禄、杨靖宇,但最让他纠结的,却是寻明胜,这个不那么知名的角色。

演寻明胜更需要智慧

2014年7月的一天,王洛勇接到董玲导演的电话,想请他演一部叫《寻明胜》的电影。

“寻明胜是个啥?”听见这个电影名字,王洛勇有点发蒙。

“是一个人”。

“还有姓寻的?”王洛勇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姓。

当王洛勇听董玲介绍完寻明胜的故事以后,他毫不犹疑地答应下来。寻明胜身上的某种特殊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王洛勇。在他看来,这个角色跟他以往塑造过的角色都不同。也许最接近的角色就是焦裕禄了,但与焦裕禄相比,尽管他们在带病工作的状况、对家人的严格要求、共产党员的带头意识等方面有些相似,但寻明胜这个角色比焦裕禄更具有挑战性,因为今天的寻明胜面临的诱惑、选择、利益比焦裕禄的时代更多,生活节奏也完全不一样。“如果炒剩饭,可以把他拍得跟焦裕禄一样,善良、勤劳、和蔼可亲,做事讲究信用。但是,这个戏里要表现寻明胜带领乡亲致富的事迹,以及对待土地管理方面的种种压力和难题,都更需要智慧,难度更大。”王洛勇说。

> 国土资源部系列院线电影之首部《寻明胜》


这部戏与他曾经主演的国土题材电影《生死罗布泊》也不相同。“罗布泊里的地质队员主要是身体力行,挑战大自然的风沙、缺水等困难。寻明胜的故事主要都发生在城镇生活区,他所面临的困难是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是在理念上和人情上要得罪他朝夕相处的亲戚朋友,是在精神上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来做正确的事情。他会在心灵上较劲,更考验精神和情感,因此演这个戏更累心。”

从拿到剧本的那一刻起,王洛勇便进入了寻明胜的世界。除了反复阅读剧本,体验人物角色,他还提前上网了解了土地、建设、规划方面的许多专业知识,为的是避免表演中发生不必要的错误。从答应董玲导演到2015年9月电影《寻明胜》开拍,时间过去了1年多。中间有很多片约,但王洛勇始终为《寻明胜》留着档期,甚至连片酬都没有问一句。

作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多么幸福

2015年9月5日上午9点30分,刚刚结束了中央电视台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的王洛勇,回上海戏剧学院处理了招生的一些事情,接着便出现在山东临沂机场。4天后,电影《寻明胜》就要在这里开拍了。

头戴棒球帽,身穿T恤和牛仔短裤,挎个双肩背,手拎拉杆箱——当他走出机场时,接机的人却没认出来,他就是他们要接的明星王洛勇。

没有随行人员,没有助理,也没有任何排场。一见面,他就跟每个接机的人问好并亲密交谈,仿佛许久未见的老友。他会刨根问底地探讨关于寻明胜的每一个细节,显然已经进入了寻明胜这个角色。他也会立场鲜明地表达自己对社会风气的态度,也会突然间开一个玩笑,瞬间把气氛引爆。也许是刚主演了《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将军的缘故,这位曾经的“百老汇华裔第一人”,口音重,居然带着些许东北味儿。

这么多年来,不管自己多忙,名气多大,王洛勇拍戏从来不带助理。就凭这一点,董玲导演就对王洛勇竖起了大拇指。她印象中,电影《杨善洲》在人民大会堂首映的时候,一个很不知名的小女演员居然带了七个助理。

对于王洛勇来说,这一切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好莱坞、百老汇没有一个演员是需要助理的。在美国,只有一种演员需要助理,就是摇滚歌手。他们往往酗酒、吸毒,生活方式颓废而放任,早晨起来没有自理能力。我从来没带过助理,今后也不会带。我作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多么光荣啊!”王洛勇说。“我是来创作的,不是来享受的,我来演的是劳动人民,我得抓紧一切时间了解劳动人民。如果我带了助理,我还怎么接触到劳动人民?谁还跟我聊天说实话啊?!”

在演劳动人民的同时,王洛勇把自己也变成了劳动人民。一到剧组,换上“寻明胜”的服装,他立马变成了那个土得掉渣的“胶鞋书记”。拍戏的间隙,他永远在和导演探讨剧本,商量台词。有空的时候,他还主动找来寻明胜生前亲朋好友聊天谈心,争取更多地获取寻明胜的信息,更深地进入寻明胜的内心世界。他甚至会拿着一张寻明胜的照片盯半天,琢磨照片上寻明胜的笑容为什么会是这样。“他姿态很低?还是喜欢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通过这样的努力,王洛勇塑造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寻明胜形象。许多寻明胜生前的同事看完王洛勇的表演后竖起了大拇指:“这就是寻局长。”

对王洛勇来说,演戏已经不再是演戏,而是如何建立“我就是”的心理过程。他说:“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我们怎么可能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把人家48年的人生表现出来?如果不向生活低头,不去向人民学习,那就真变成了闭门造车。积极地把剧本里给你的信息,还有听来的各种信息,像揉面一样揉起来,最后表现出来的这个人既不是自己,也不是文字上的那个人,而是集各样的信息在一起重新创造出来的人。这就像练功夫一样,是个内模仿的过程。”

寻明胜身上体现着宝贵的民族精神

2001年,已经在百老汇功成名就的王洛勇,突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国出演电视剧《走过旧金山》。

很多人都劝他:“洛勇你不应该演电视剧,这样会滥掉的。”但王洛勇毅然决然,毫不犹豫。

促使他回国的最大动机,是他的孩子不愿意学中文,并且看不起中国人。而根源,是他在美国电视剧《第三观察》中出演过一个傻子中国人的形象。

从那时候起,王洛勇发誓,再也不出演反面角色。他要给自己重新补中国文化课的机会,也要在女儿面前重新证明自己。

从那时候起,《生死卧底》《林海雪原》《冰山上的来客》《中国维和部队》《生死罗布泊》《焦裕禄》《东北抗日联军》……王洛勇以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出现在国人面前。通过这些角色,王洛勇树立着中国人的形象,也重新塑造着一个父亲的形象。

如今,每接到一部戏的时候,王洛勇都会以自己的标准判断、思考人物,如果人物对社会有负面影响,那么给再多的钱他也不演。只要接受了角色,他一定会用尽各种办法去深入生活“接地气”,深入人物的内心。

2011年,正在拍电视剧《焦裕禄》的王洛勇接到一个公司老板打来的电话,问他在拍什么戏。王洛勇告诉他,自己在拍电视剧《焦裕禄》。

“拍那破戏干啥?谁看呐?”

那边传来的一句话,深深地刺激了王洛勇。他深刻地感到,主旋律不能再板着面孔教育人了,必须用老百姓的语言,用老百姓喜欢的方式塑造人物。

为了让自己演的焦裕禄不流于表面化,他跟导演商量,有几场在洛阳矿山机械厂的戏,找来当地老百姓,一边演一边征求农民的意见。其中有一段戏,当王洛勇饰演的焦裕禄说出剧本上的台词“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继续努力,一定能把灾区的面貌改变,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时候,人群中一个老太太说:“王老师,您说的不对。焦裕禄没有说啥战胜灾害,他说的是‘人勤地不懒,处处是金山’。”王洛勇马上停下来,说导演你听没听到,咱们用吗!导演说:“用!”

对于王洛勇来说,焦裕禄也好,杨靖宇也好,寻明胜也好,这些中国出产的人物并不比美国大片的英雄差,他们身上体现着宝贵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年轻人可以从他们身上,了解什么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学会面对人生困境,承担历史重任。他们身上的精神,全世界都能懂。”

> 电影《寻明胜》杀青 图正中为寻明胜的饰演者王洛勇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