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6, 11(2): 38-43 doi:

宝石世界

观赏石的类别与品鉴秘诀

文/谢延淦, 许涛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Online: 2016-02-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谢延淦,男,研究员,教授,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地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等职,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

PDF (164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文/谢延淦, 许涛. 观赏石的类别与品鉴秘诀.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J], 2016, 11(2): 38-43 doi:

. .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Popularization of Land and Resources[J], 2016, 11(2): 38-43 doi:

石头,是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物体,在大自然中俯拾皆是。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厅无石不华,居无石不安。”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作为大自然的美石珍品,岩石、矿物、古生物和“天外来客”等,均有可能成为座上宾,业内人士称之为“观赏石”。它们自古以来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奥秘和人文积淀,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

何为观赏石?

观赏石是指天然形成的,在形态、纹理、色彩、质地、情感(韵味)诸方面独具特色、可供观赏,令人产生美感、联想,且有文化、艺术、经济、科研和纪念价值的各种石质物体的总称。简言之,观赏石就是有特色、有价值、能观赏的天然美石。它的形纹奇特、色泽艳丽、质地坚韧、美自天成,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样本,最古老的年龄约为43亿年~44亿年。凡符合五条标准:是石头、纯天然、有美感、可欣赏、有价值,均可列入赏石优选之列。

要想观赏把玩千奇百怪的石头,是否有窍门?回答是肯定的。一般说来,窍门源于勤奋、思考和发现。接触多了,思索多了,也就开窍了。譬如,走弯路多了,走直路就是窍门;经验积累多了,规律就是窍门。观赏的石头多了,自然也可看出门道来。窍门蕴藏在规律之中。石头虽然林林总总,但也有规律可循。观赏石头的窍门在于:从科学和美学的角度出发,提纲挈领,分门别类,犹如部队列阵一般。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按照岩石和矿物成分,观赏石可以划分为宝石、玉石、彩石,衍生出观赏矿物和观赏化石;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按照产地及特点,可以划分为地名石、形象石、纹理石、文化石和景观石。

观赏石的十大类别

第一类 宝石

“宝石”乃珍稀贵重天然石质物体的总称。凡色泽艳丽、硬度偏高、产出稀少、能制成首饰或工艺装饰品的矿物和岩石,均可视为广义上的宝石(可包括玉石、彩石和有机宝石——珍珠、珊瑚、琥珀);狭义宝石专指用于制作贵重首饰的矿物单晶体,多数透明,硬度在7以上,经过琢磨,美妙非凡。例如:金刚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绿柱石(祖母绿),等等。

星光红宝石


第二类 玉 石

“玉石”泛指自然界产出的色质俱佳、软硬适中,硬度一般为4~7度,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品的矿物集合体。传统之玉石(真玉),是指具有色泽素雅、质地细腻、晶莹润轫、具有“五德”(仁、义、智、勇、洁)的美石。例如:翡翠、和田玉、南阳玉、岫岩玉,等等。

玉石


第三类 彩 石

“彩石”是指颜色鲜艳、光泽柔和、质地细润、赏心悦目但硬度偏低(4度以下)的岩石。彩石的个性鲜明,是组成观赏石的多种矿物成分及含量多寡的外化反映。赤橙黄绿青蓝紫加上黑白二色,构成单色、双色、复合色,辅以深浅不同的色调,常常是千石千种。例如:昌化石、巴林石,等等。

昌化鸡血石


第四类 观赏矿物

“观赏矿物”即通常所说的矿物晶体,又称“晶体石”,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常常具有特定的外貌(结晶习性),色彩艳丽,晶形独特,百看不厌,适宜珍藏。例如:自然金、辰砂、辉锑矿、蓝铜矿、菱锰矿,等等。

自然金


第五类 观赏化石

“观赏化石”指形态优美、色泽可人、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或收藏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它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保存于地层中的已经石化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例如:三叶虫、江汉鱼、螺蛳、菊石、海百合、贵州龙、恐龙蛋、猛犸象等化石。

江汉鱼化石


第六类 地名石

“地名石”因地而得名,是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一大类观赏石。“地以石而名,石以地得名”,例如:灵璧石 、太湖石 、英德石 、昆山石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改革开放以来,新石种不断涌现。以地名为主的品牌名石产地,有的已被中国观赏石协会冠名为“观赏石之乡”或“观赏石基地”。

昆山石


第七类 形象石

“形象石”又称象形石,通常是指形象奇特、千姿百态,或具象或抽象、意境深远的观赏石。1921年3月,中国地质学会第一任会长章鸿钊先生在《石雅》中率先提出“形象石”:“天之生物,各赋其形,形不赅体,乃传其象”。按照命名优先原则,用“形象石”替代“造型石”,既可避开人“造”歧意,又能体现自然之美,常从三维观赏。例如:人物石、动物石、钟乳石、佳肴石,等等。

动物石(东方雄狮)


第八类 纹理石

“纹理石”是天然物质经过理化作用而发生流动、重组、结晶的结果。它以其清纯、美丽的纹理或层理图案吸引赏石者,常从画面角度欣赏。其美在似与不似、形似与神似之间。有些石体的纹理未能尽显本色,需要适当加工,即可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例如:雨花石、菊花石、画面石、国画石、千层石,等等。

国画石(唐蕃秋色)


第九类 文化石

“文化石”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活动及其成果在石体中的反映。其色泽鲜明、纹理丰富、质地优良、风格各异。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里,欣赏者众。例如:文字石、制砚石、印章石、纪念石,等等。

文字石


第十类 景观石

“景观石”是指某地域具有景色独特、自然美丽、可供观赏、无法搬运的奇峰异石。它既有生动传神、充满情感的形象和画面,又能为我们带来视觉的艺术享受。像在有的风景区见到的:飞来石、女神峰、闺门迎宾、母子偕游、长岛之帆、女王之首、巴丹吉林沙漠、纳木错的“哨兵”,等等。

景观石(云南母子偕游)


在十大类观赏石中,排除了人造观赏石(如人造宝石),因为它们可以复制,缺乏唯一性。有的观赏石虽经切割、打磨、抛光(如国画石),但只要保持唯一性、不是复制品,仍可留在观赏石行列。

观赏石头的56字秘诀

观赏石头的窍门除提纲挈领外,还要紧紧抓住特点。根据笔者体会,只要抓住石头的七大特点:形态奇特、色泽艳丽、品质优异、性能稳定、天然稀有、美自天成、内涵丰富等,记住下面介绍的56个字,加以综合应用,结论或看法自然水落石出。

形态奇特,引人注目。观赏石在形态、纹理、色彩、质地、情感特征诸方面,往往表现出生动形象或妙趣横生的特点,成为“新”“奇” “美”“异”“独”“特”的奇形怪石,异乎寻常,惟妙惟肖,吸引石友。

色泽艳丽,诱人心动。食和色,乃人之本性。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基本得到满足后,必然追求精神食粮。观赏石恰恰具有这方面的功能:色丽情深,诱人心扉。观赏石是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色泽美丽又动人。非如此,难以称之为好的观赏石。

品质优异,韵味十足。内部是根基,外表是体现,质地细腻、品质优异,是观赏石的本质特点。韵味十足的观赏石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物,不像任何人工艺术品,既不能复制,更无法再造。它永恒的特色、优良的品质,任何人为艺术品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性能稳定,适宜保存。观赏石的石质,一般比较坚硬,性能稳定,难以风化,无论在谁手中,只要善待其身,多可世代承袭、长期保存。保存观赏石有易地和原地之分。一般说来,依据能否整体移动,成为广义和狭义之分野。可移动者,均指狭义观赏石;至于大规模的山体,形象虽美,却难移动,只能就地观赏、就地保护,自然属于广义观赏石。

天然稀有,弥足珍贵。观赏石是一种稀罕而珍贵的矿产资源。天然的岩石、矿物、化石等说起来很多,仅岩石名称就有3 000多种,矿物多达5 000多种,古生物化石更是不计其数。乍看起来,多得惊人,但真正品质优秀、能成为观赏石者,实乃凤毛麟角。具体表现为总量非常稀少;在每个石种中,精品非常稀少;在相当大的石种范围内,可以作为观赏石的资源非常稀少,所以弥足珍贵。

美自天成,爱不释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观赏石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天然石体,是一种“发现艺术”。它既是天然形成的奇石,又是由人发现并升华的美石。这种天人合一的特性,缺一不可。一般说来,内容与形式愈和谐,艺术性就愈高,其观赏性就愈强,经济价值也水涨船高。

内涵丰富,有待探索。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对于自已钟爱的观赏石也不例外。唯有透彻了解,烂熟于心,才更添钟爱之情。观赏石是一部无字天书,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探索它会产生无穷乐趣。譬如,观赏石是从哪里来的?要想回答圆满,就需要努力探索。仅这一个问题,就可以接二连三地问下去。可以说,有关观赏石的奥秘,还远未到答案完全揭晓的程度。

1 灵璧石(酋长)


2 景观石(台湾女王之首)


观赏石的这些特点,都是其内在物质特性的外化表现。由表及里地了解它们,对于把握其本质来说都是必须的。否则,就成了盲人摸象。唯有掌握本质,才能体会精妙。所以,每一件观赏石都是比较珍贵的。我们不仅要综合掌握它、留意收藏它,更要百倍珍惜它!一旦失去,必将追悔莫及。有的观赏石蕴含的科学道理,反映出某一阶段的科学事件,具有怎么说都不过分的价值,如北京猿人化石、三极石(南极石、北极石、珠峰石)、大洋结核、超深岩芯等,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石头千奇百怪,差异客观存在,很难找到一把万能的钥匙。观赏石头的窍门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观察、欣赏和研究石头,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需具有超凡智慧和地学知识等作为基础。唯有功底深厚、独具慧眼、善于想象、善于发现,并有生活作为源泉,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值得注意的是:东西方观赏石界所关注的重点,都是石头的艺术性、天然性、独特性和珍稀性,都强调天然成趣,原始完整,不认可拼凑嵌接、刻意加工,极端反对弄虚作假、李代桃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球村人们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大,赏石文化上的差异正在不断缩小,正在走向大同融合——中国欣赏和收藏观赏矿物和观赏化石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东方传统的玉石、彩石、文化石和形象石等正在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